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2-09-01 18:09:53

全文总字数:123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内部人控制、所有者缺位、股权结构不合理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融资偏好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股权融资偏好,表现在融资首选配股或增发,其次是具有延迟股权融资特征的可转换债券,促使投资者转换从而获得股权资本;不得已才实施债务融资,并且在债务融资中短期负债优先于长期负债,这样的融资问题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

因此,扩大融资渠道,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也就成为上市公司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首先,阐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融资结构概念的内涵、度量因素等理论基础,重点论述融资结构的两种方式: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继而着重解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的关系。

其次,以2015-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融资为例分析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的相关性,探究融资结构对治理结构带来的影响,进而映射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背后成因,最终得出结论。

最后,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就如何改善融资问题进而促进治理结构的改善提出几点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国外:Modigliani和Miller(1958)的MM定理指出,在完全竞争市场和信息对称的情况下,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无关。

在无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不存在最优融资结构问题;在有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越多越好。

Myers和Majluf(1984)提出优序融资理论:企业的一般融资顺序是内部融资,债务融资,发行股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不低于12篇)

2017年11月10日前毕业论文选题、定题;学习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规程与要求;2017年11月10日2017年11月30日,收集、整理、阅读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资料, 撰写开题报告,递交老师审定;2018年3月18日前,撰写论文初稿,递交老师批阅,接受中期检查;2018年4月30日,进一步修改初稿、论文定稿,同时完成外文资料翻译;2018年5月25日前,按规范要求打印定稿、装订,资格审查合格后准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