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3:19:1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加快己经成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很长时间以来都实行一种粗放式的发展,企业民众的环保意识较弱,而且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晚。

基于此,企业环境保护与污染品风险防范意识亟待加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有待改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实践背景,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受托责任理论出发,结合时代背景,阐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是比较分析国内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取得的成果,主要是将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国的披露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第三是分析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中外各国,深入分析我国存在的问题;第四是提出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方法改进的建议,承接第二、三部分,针对所分析出的各个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其中第三、四部分是重点阐述对象,从财务报表披露方式、披露信息类型、披露企业类型、国家立法等方面加以研究,探索企业如何进行信息披露才能减轻环境压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学术界,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前者认为,应该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采取一定管制,规定一定的范围和格式,仅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确定最优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与披露内容。后者研究比较多,主要集中在从公司战略、公司治理、效果分析等方面研究自愿性信息披露。在国内学术界,理论界的观点支持以强制性披露为主导,葛家澎、黄世忠(2002)从安然事件分析入手,对美国的会计监管运行机制进行了反思。而在自愿性披露方面,何卫东表示,一些对自愿披露财务信息意愿较强并付诸于实践的上市公司,完全没必要进行强制性信息披露,相反,若强制这些上市公司进行强制性披露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了披露信息的质量。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理论研究居多,实践层面的研究还较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正文部分拟分为五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实践背景;第二部分是比较分析国内外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以及取得的成果;第三部分是分析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方式上的问题,其中要分别不同的方面加以深入分析,力求条理清晰、针砭时弊;第四部分是本文重点,从财务报表披露方式、披露信息类型、披露企业类型、国家立法等角度出发,承接第二、三部分,针对所分析出的各个问题,一一找出解决方案,提出对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方法改进的建议。

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

5. 参考文献

[1]王宏鑫.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 财会通讯,2009,06:34-37 41.

[2]高翀.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13,11:91-93.

[3]董韶擎.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及优化建议[J]. 财政监督,2012,23:1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