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当今经济社会,由于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反映企业的资产与负债以不能满足现代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且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问题日益成为资产市场与会计界关注的问题,若继续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会使得管理者更加关注历史成本和利润,而忽略了未来现金流量和价值,且反映的信息缺乏及时性和相关性。
因此,为了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财政部于2006年6月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准则中最大的亮点是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这是继1998年6月12日首次引入公允价值,到2001年回避公允价值后的重新启用,真可谓#8220;一波三折#8221;。
公允价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受到了会计研究界的喜爱,而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也是大势所趋。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从研究公允价值基本理论入手,主要比较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国内外公允价值运用的异同,进而指出公允价值在资产、负债计量上的优势,最后归纳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暴露的问题,并提出本人对规范、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一些想法。
本文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规范研究法进行研究,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线索开展研究。
主要内容如下: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内涵(定义、计量属性、发展历程、国外运用情况)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主要观点:1、公允价值目前可查的最早定义1952年,艾利克L.柯勒在其编著的《会计辞典》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平合理之价值,本词往往为公用事业所采用。
2、2006年9月,FASB在其正式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所收到的或转让负债所付出的价格
3、美国会计学家莫里斯#183;穆尼茨美国会计学家莫里斯#183;穆尼茨(Maurice Moonitz)在1961年的((会计基本假设》中提出:会计计量有三点条件,一是时间因素,二是数量因素,三是单位因素。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在前期搜集并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仔细研读,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现状、成果、观点,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理清思路并写出论文提纲;
3.2022年2-3月:完成初稿,重点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4.2022年4月20日前:修改论文,提交外文文献翻译资料。配合老师进行论文写作的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新企业会计准则2006[S].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葛家澎,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6,9
3、李英,邹燕,蒋舟.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的动因探索--基于问卷调查与因子分析[J]. 会计研究,2012,02:28-36 9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