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部控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长期的实践中,内部控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内部控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长期的实践中,内部控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我国于2006年成立了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在借鉴国际已有的先进内部控制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也在制定自己的内部控制标准。并在大力推广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并颁布和实施了多个规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内部控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也还是日益凸显,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理论与实务工作中的热点和重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
拟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个过程中的优缺点来为我国以后的内部控制发展提供一个大致的方向。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对内部控制的理论和认识的不断加深,内部控制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逐渐推动内部控制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并推动理论向纵深发展。李凤鸣(1992)认为:#8220;1949年,美国职业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第一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8221;杨慧城(1996)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8220;内部控制一词,最早在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AA)发布的《独立职业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公告中提出#8221;张砚(2005)从组织演化的角度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历史沿革,他认为:#8220;内部控制的而发展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即经济发展的水平、组织内和组织间权利的配置情况、风险因素的差异和技术的专有性#8221;
国外研究现状:
詹森(1983)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指出:#8220;让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发挥作用是经济学家和管理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所面临的重大挑战#8221;国外对内部控制主要是从内控控制和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必要性等方面来分析,对内部控制的结构和内容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确定。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的历史回溯
1.1内部控制思想和最初实践的历史回溯
1.2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历史回溯
5. 参考文献
[1]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316-320
[2]李连华,聂海涛.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思想主线及其演变:1985-2005.会计研究,2007(3):71-78
[3]杨雄胜.内部控制的性质与目标:来自演化经济学的观点。会计研究,2006(11):45-5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