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储藏过程中呼吸热的模拟与测定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6:06: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稻谷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无论是古代的稻、黍、稷、麦、菽五种粮食作物,还是当今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稻谷的地位都不可动摇,是维持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战略物资。

从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看,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安全事实上是粮食生产的终极目标。习近平指出:#8220;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饥荒,有钱也没用。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8221;我国是世界稻米生产和消费大国,稻谷储存安全对于国家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然而稻谷在储存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呼吸作用以及霉变、虫害、生芽等因素影响,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稻谷的品质和数量不断下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造成稻谷质量损失的两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为稻谷本身的水分含量以及储藏温度。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稻米供应紧张,稻米的科学储藏愈加重要。#8220;稻#8221;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一米一饭关系国家安危、人民幸福。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粮谷的呼吸作用不同,通过对稻谷的模拟储藏,研究稻谷粮堆生物场状态迁移规律,测定不同水分、不同温度下粮食的呼吸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含量,建立相关的模型。

关键问题:针对稻谷储运保质难、虫害严重等问题,寻找出最适合稻谷储藏运输的水分含量和储存温度以及安全储藏的温度和湿度区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8220;十三五#8221;规划建议提出:#8220;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8221;为此,粮食储藏技术也需顺应社会需求、科技发展之势向#8220;绿色健康、低碳环保#8221;方向发展。

目前,全球的储粮技术总体趋势均是向着绿色生态方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选择不同水分含量的稻谷(12%~20%),通过微量呼吸检压仪SKW-3,在不同的温度下(20摄氏度至40摄氏度)对粮食储存过程中稻各种微呼吸作用的测定。以储粮安全紧密相关的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条件为主导因素,研究稻谷粮堆生物场状态迁移规律,建立粮食的呼吸热与水分、杂质储藏条件相关的模型。

5. 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资料: [1] 周显青.稻谷精深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迟明梅.东北大米食用品质调查分析〔J〕.粮油加工,2以)5,2:613. [3] 高如嵩,张嵩午.稻米品质气候生态基础研究[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 赵国珍,刘吉新,孙有泉,等.云南粳稻食味品质的综合评价及标准品种的选定[J].西南农业学报,1997,10(3):29-34 [5] 陈 皓.大米食味及食味计[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0(4):13-14. [6] 马永强,韩春然,刘静波.食品感官检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梁乃亭,魏玉波.稻米食味品尝试验与结果评价方法[J].新疆农业科学,1995,6:238-239 [8] 蔡洪法,刘新录.中国稻米品质区划及优质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9] 刘志皋.食品营养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卯4.1. [10] 伍时照,黄超武.水稻品种品质性状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5, 18(5):1-7. [11] 张巧凤,吉健安,张亚东等,粳稻食味仪测定值与食味品尝综合值的相关性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07, 23(3): 161~165 [12] 李天真.大米食用品质及改良[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8(5):7-9. [13] 张玉荣 周显青 杨兰兰 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粮油学报 2009年8月第24卷第8期 [14] 唐为民.大米水分与食味及保鲜效果关系[J].粮食与油脂,2004(4): 20. [15] 佘纲哲.稻米化学加工储藏[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4. [16] 潘巨忠.不同含水量大米储藏效果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06(1): 36. [17] 舒庆尧,吴殿星,夏英武,等.稻米淀粉RVA谱特征与食用品质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1998, 31(3):25-29. [18] 闫清平,朱永义.大米淀粉、蛋白质与其食用品质关系[J].粮食与油脂, 2001(5): 29. [19] 朱永义 大米食味的评价粮食与饲料工业1995年.第9期 [20] 张玉荣;张秀华;周显青,等.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大米的食味品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9(5):1-5. [21] 汪莲爱.稻米食味评分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1998(6):16-18. [22] 金正勋.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间的相关性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 32(1):1-74. [23] 李里特.食品原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4]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品质及其理化分析[M].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198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