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菜籽粕微波间歇干燥工艺的优化开题报告

 2022-07-22 09:48:5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身保健要求的提升,菜籽制油技术也开始由传统热榨和有机浸出技术向冷榨转变,以获得优质菜籽油的同时可以得到蛋白质(35%~40%)丰富的冷榨饼[1-2]。如能将菜籽粕相关产品替代动物日粮中的一些紧缺、高价原料,无疑可以大大降低饲料生产成本和养殖成本,给养殖户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然而,冷榨饼中存在硫甙、植酸、单宁等抗营养物质,从而限制了其有效利用[3]。为解决菜籽饼的营养问题,国内外对其进行理化法、生物法及微生物法等脱毒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4一5]。其中利用微生物对菜籽粕进行发酵从而改善菜籽粕的理化性质即发酵这一方法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固态发酵菜籽粕的优化发酵方式研究。

2.固态发酵菜籽粕成分研究。

3.发酵菜籽蛋白理化性质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应用于发酵菜籽粕的主要菌种有乳酸菌、酵母菌、白地霉菌、曲霉菌、少孢根霉等。陈娟[6]等人用热带假丝酵母、产阮假丝酵母、白地霉、黑曲霉等四种菌进行组合,对菜籽粕进行发酵,并较好地改良了菜籽粕,所得产品的蛋白含量是46.9%;植酸和纤维素分别降解43.9%和9.8%。王斌[7]等利用自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纳豆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菜籽粕发酵,先进行好氧发酵再进行厌氧发酵,得到较好的发酵产品。孙宏[8]等从79株菌株中筛选出能较好的降解硫甙的ndt枯草芽胞杆菌、Br蜡质芽胞杆菌、Zf1干酪乳杆菌等优良菌株,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三种菌的最优接种比为Zf1:Br:ndt为3:2:1。孙林[5]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酸菌是去除菜籽粕中硫甙最有效的菌种,而枯草芽孢杆菌是去除植酸最有效的菌种,达到最好效果的菌种组合为植物乳酸菌: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酪酸梭状芽孢杆菌为6%:6%:6%:2%。 Ruohang Wang[9]等通过生物转化的方法利用菜籽粕生产一种普通的生物原料。用米曲霉固态发酵菜籽粕生产水解酶类,可以减少其中的游离氨基酸、无机磷、少量的葡萄糖以及许多其他微生物营养素。为了生产含游离的氨基酸2061.2mgL-1、无机磷304mghL-1、葡萄糖1.8gL-1的原料,使用高温悬浮固体发酵导致其余膳食成分的进一步水解。该原料稀释三倍以后可以为6.85 gL-1干酵母细胞好氧发酵提供包括充足碳源在内的必需营养素以及80.6 gL-1的葡萄糖。Adarsh and Amandeep[10]研究了用少孢根霉对菜籽粕的发酵,实验表明硫甙、粗纤维和植酸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减少率分别为43.1%、42.4%,25.5%。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29-2022.1.10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22.03.10-2022.3.11拟定试验方案;

2022.03.12-2022.03.13准备实验材料、仪器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刘文冰浅析我国油菜生产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种业,2005,(1):17[2]陈彩菜籽饼的开发利用综述[J]饲料工业,1990,(2):25-28[3]陈刚菜籽饼粕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J]畜禽业,2001,(1):14-16[4]潘雷,李爱科,程茂基,等菜籽饼粕脱毒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09,34(10)[5]孙林微生物固态发酵菜籽粕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8[6]陈娟,刘军,张云鹏,王娟娟.微生物降解菜籽粕中抗营养因子的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7):40-42.[7]王斌.菜籽粕复合蛋白的提取及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D].四川成都:四川师范学院,2009.

[8]孙宏.微生物发酵法对菜粕脱毒及蛋白品[D]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9]Ruohang Wang, Shalyda Md Shaarani, Leticia Casas Godoy, Mehmet Melikoglu,Carlos Sola Vergara, Apostolis Koutinas, Colin Webb.Bioconversion of rapeseed me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generic microbial feedstock[J].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10, (47):77-83 .[10] Adarsh P V,Amandeep W.Beneficial effects of Rhizopus oligosporus fermentation on reduction of glucosinolates, fibre and phytic acid in rapeseed(Brassica napus)meal[J].Biore Techno,2001,(78):309-3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