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羟基黄酮类衍生物的硫化氢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开题报告

 2022-10-08 10:26: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荧光探针是一种能够将分子间的作用关系转化成荧光信号的工具。

荧光的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生物兼容性好,己被广泛用作信号团荧光且用于各种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合成中。

荧光现象是由物质分子先吸收光能量后发射的过程,因此物质对光能的吸收对荧光的发射非常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课题关键问题:1. 利用苯甲醛和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在乙醇为溶剂,碱性条件下合成GSH-OH2. 利用中间体GSH-OH合成第二步中间体3-HF,该步合成也是在乙醇为溶剂、双氧水做氧化剂以及碱性条件下合成。

3. 利用第二部所得的中间体合成最终产品GSH-OH4.在最终产品合成后,对中间体和最终产品分别进行熔点、质谱检测。

对最终产品进行红外、氢谱、碳谱、质谱、熔点、荧光响应测试难点:1.在合成实验时反应条件比较难控制,尤其是在调节酸碱度的时候,酸碱的适应程度与否会对最终产率造成很大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 课题背景荧光现象的首次记录是在1575年[4],荧光现象第一次被解释是在1852年。

解释该现象的Stokes[4]还解释了该现象的原因,他解释到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光的发散。

1867年,对铝的定量检测被Goppelsr等人[4]实现了,其检测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荧光变化关系,而荧光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铝与桑色素的配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本次实验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利用3-羟基黄酮的独特的性质,设计合成的用于检测硫化氢的3-羟基黄酮类衍生物的荧光探针。

对于本次实验我们首先是根据前人的合成路线先合成第一步中间体GSH-OH,然后在合成第一步中间体的基础上合成第二步中间体3-HF和最终产品HF-SF。

在三个产物都合成后对第一个和第二个分别进行熔点和质谱的测定,对最终产品进行熔点、红外、质谱、碳谱、氢谱和荧光响应实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2022年2月19日-2022年3月4日:理解毕业设计任务书,包括课题背景、工作内容及要求等,搜集相关资料素材,参考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2022年3月4日-2022年3月15日:完成合成的第一步,并且对合成第一步反应的产物进行纯度检验,然后继续进行第二步中间体的合成实验。

2022年3月4日-2022年3月15日:进行中期检查,制作PPT,答辩完成后进行第三步中间体的合成,并对三个化合物进行熔点检测;2022年4月3日-2022年5月12日:完成整个实验,对最终化合物进行熔点、红外、质谱、碳谱、氢谱和荧光响应实验。

进行最后检查:撰写论文、制作ppt、准备答辩(文档,ppt等),提交报告论文终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