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生识别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农残检测开题报告

 2022-10-19 10:13: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背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检测技术其操作简单、快速,能对低浓度的物质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便携方便,可实现实时检测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但是由于一般的增强基底不具备选择性,因此在检测过程中无法排除杂质的干扰,往往实际检测效果不够理想,制约了SERS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意义:本项目研究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异性识别和富集作用,先制备单分散的分子印迹微球,再利用电纺技术制备基于分子印迹微球的SERS基底膜,实现对塑化剂分子的特异识别,发展基于新型复合纳米材料的检测技术,提高传统光谱检测技术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制备MIPs微球时需考虑材料的结合量、材料的韧性、结合动力学、选择性以及聚合物的形态结构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受聚合方法、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种类与用量以及致孔剂的种类与用量等条件的影响。

聚合方法和溶剂(致孔剂)的选择对聚合物的形态和结构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到MIPs的结合量和选择性。

高度交联的MIPs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但高交联度中印迹分子的内外扩散受交联网络的限制,传质动力学不理想,动态吸附容量低,而低交联度的MIPs选择性则较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分子识别是指两个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如酶与底物、抗原与抗体、糖与蛋白质的结合以及DNA复制等过程。

选择性是分子识别的重要特征。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分子识别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以乙腈为溶剂,MAA和EGDMA为功能单体,AIBN或TPO-L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MIPs微球,将微球分离出来后干燥,再选择合适的试剂配成纺丝液,掺入处理好的MIPs微球到纺丝液中做静电纺丝,纺丝过后做电镜,用甲醇洗脱,再做吸附,精密配制供试品和对照品,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在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对色谱峰进行记录,并作出回归曲线。

探索纳米纤维结构对功能单体与目标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印迹过程的影响、模板去除对印迹聚合物结构、传质及吸附性能的影响,明确静电纺丝制备参数对膜的结构和分子识别特性的调控作用,形成完整的分子印迹纳米纤维增强基底膜的制备方法。

选择有机磷类物质作为检测对象,分析印迹纳米纤维膜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光谱特性,掌握目标分子浓度、印迹纳米纤维的吸附性能以及光谱响应强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新型SERS技术的危害物的分析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8-19-1学期(18-19-2学期开学之前): 文献查阅、翻译,文字资料总结,学习课题相关知识 18-19-1学期第1周:实验准备,查阅资料,进行外文翻译 18-19-2学期第2周:明确课题相关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研究方案、工作进度安排等;完成外文翻译及文献综述工作。

经导师指导确认后提交开题报告。

18-19-2学期第2-10周 :做实验,进行分析方法的开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确认和优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