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现状、制约因素及优化策略开题报告

 2022-10-16 11:51:3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但近年受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壁垒措施、绿色生产等制约因素影响,真丝绸商品出口量连年下滑,对主要销售的市场出口量普遍下降,需要采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品牌建设、坚持产业跨界融合、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等措施,从而促进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1、贸易壁垒逐渐升级,出口难度不断增大

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在长时间内不断遭受来自美国、印度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反倾销、

反补贴调查的困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真丝绸商品主要包括蚕丝类产品、真丝绸缎和丝绸制成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 1-10 月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额达到 23.26 亿美元,同上年相比增加 2.4%。但近些年,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额出现连续 3 年下滑的现象,出口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有所减弱,面临着诸多复杂的制约因素。

李龙认为印度领导人多次表示,2l世纪将是印度的世纪。随着印度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印度的崛起,必将会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目前,中印比较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热门话题。加强对印度各方面包括蚕业发展的研究,借鉴印度经验,对丁加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印度经济形势一样,印度蚕丝业发展迅速,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蚕丝生产国。由于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印度丝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中国生丝第一进口国。随着两国丝绸贸易的增长,两国间的贸易纠纷不断,引起了印度对中国丝绸产品频频采取反倾销的指控,对中国的丝绸出口造成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李瑞认为蚕丝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蚕丝业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蚕丝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为:蚕丝业由集体统一经营向统分结合经营转变;茧丝产品供求由政府计划配给向市场调节转变;蚕茧和生丝产量持续增长,满足了丝绸业发展和出口的需要。但是,由于各领域的改革进展不均衡和经济新秩序的不完善,蚕丝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在区域蚕丝业发展模式、蚕丝业产业化经营、茧丝流通体制、农业内部的资源竞争、蚕丝产地转移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和矛盾是蚕丝业管理者和研究工作者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当前,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全球经济对中国蚕丝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此大背景下,开展蚕丝业发展前景分析和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环保技术创新

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过剩产能、污染严重的企业,鼓励兼并重组行业内过剩的低、小、散企业,扩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2加大深加工力度,推动自主品牌建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2022-2022-1学期

第12-13周 确定选题,课题调研, 通过图书馆查阅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贸易方面的资料,阅读、整理,完成开题报告。完成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贸易方向的英文资料翻译。

第14-15周 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初步框架(细化到二级标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