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5:36: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推动下,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不断变化,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良机,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的外贸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

我们要把握这个机遇,认清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间的关系,在努力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从而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

2.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推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国内外对于产业转移对外贸的影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实证研究,而他们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对于产业转移到底会给一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怎样的影响,目前存在着很大的争论。

Svensson,L.(2004)在其论文Foreign Investment and Mediation of Trade Flows中指出,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的替代效应或补充效应与产业细化程度有关,他通过对1974年到1994年之间不同国家对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双边贸易的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出口会产生替代效应,而在不同产品上也会对出口产生替代效应。Xiaohui Liu and Peter Burridge(2002)研究认为FDI和出口贸易之间具有双向的因果关系,而与进口贸易间的这种因果关系则不明显。

蔡锐等(2004)基于小岛清的边际产业理论,运用零回归方法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发达国际的直接投资对进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不大,与出口的关系则不显著;中国对非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进口没有显著影响,对出口则有一定影响。张如庆(2005)综合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认为我国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对外直接投资不是进出口变化的原因。 王英、刘思峰等(2007)考察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指出二者为互补关系,虽然后者认为这一作用的程度极小。项本武(2009)运用面板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验证了我国长期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具有创造效应。陈继勇,贺胜兵等(2008)认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外贸易间呈现出以互补为主,替代与互补交织的关系。姚远(200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FDI对我国出口贸易具有创造效应,而对进口贸易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8日至2015年11月30日:与指导老师见面,讨论论文选题,审核确定选题。

2015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26日:查找资料,期间通过mail、QQ论文指导群等方式与指导老师密切联系。

2015年12月27日至2022年1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交由论文指导老师审核,并根据审核结果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补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蔡锐,刘泉.2004.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是互补的吗?--基于小岛清#8220;边际产业理论#8221;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8).

[2]王英,刘思峰.200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一个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

[3]项本武.200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J].财经经济(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