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5:19:5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理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构建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构成的标准体系。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然而,在这样可喜的成绩背后,我国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同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国的标准化建设与目前的经济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目前的国家标准国际认可度还不够高。

标准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也是世界通用的技术语言。标准对于国际贸易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从现有的理论来看,标准一方面可以降低出口贸易的成本从而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标准也可能会导致贸易壁垒的产生从而阻碍出口贸易发展。本文将在评述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研究标准化影响出口贸易的主要机制,从实证层面研究标准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并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意义:从学术角度来看,本文将主要研究标准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并从实证层面研究标准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从现实意义来说,本文将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标准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进行分析,对中国当前出口贸易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在评述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研究了标准化影响出口贸易的主要机制,从实证层面研究了标准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并据此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有的与标准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的文献主要分成了对中国标准化建设的研究、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和标准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三个部分。

1、对中国标准化建设的研究

从现有文献来看中国的标准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各行业的标准体系已经逐步的完善。未来的中国标准化建设将主要集中在#8220;质#8221;的提升上,即对中国标准的国际认可度进行进一步的提升。杨锋和王金玉(2008)研究认为我国目前的标准评价体系还很片面,对国家层面的宏观标准化评价体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07)、王健敏、皇甫立霞和郭开华(2010)研究认为目前我国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未来应从制定整体战略、改革标准化体系和积极鼓励创新三个方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建设方向将主要集中在公共安全和城市导向等方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31日前进毕设系统提交开题报告初稿,18日前完成修改,提交最终稿;

2022年2月15日-2022年3月15日 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

2022年1月19日-2022年3月19日 写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边红彪.钟湘志. 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经济效果:日本的做法和经验[J]. 中国标准化, 2007, (1): 75-80.

[2]程鉴冰. 最低质量标准政府规制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2): 40-43.

[3]侯俊军. 标准化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D]. 湖南: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200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