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下长期护理保险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5:3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中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规模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世界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有自愿保的美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和强制性的日本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等,其均是基于各自的基本国情而建立。而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且处于经济尚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于美国、日本,不能照抄其长期护理保险模式。故本文希望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经验,结合本国具体国情,探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长期护理保险是针对身体衰弱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生活、需要他人辅助全部或部分日常生活的被保险人提供经济保障或护理服务的保险。近年来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护理费用的逐年上涨,都使得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风险日渐显现,迫切需要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分散风险。由于国情环境迥异,在发达国家运行较为成熟的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开办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瓶颈,不仅目前开办的保险公司屈指可数,推出的产品亦鲜人问津。

因此,本文计划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内在动因着手,以国外几种护理保险模式为借鉴,深入探究长期护理保险开办的风险与困境,并对这一险种的重新设计提出了几点构想,以期突破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瓶颈,为供需双方提供一些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国外研究更多侧重于某单一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而较少涉及所有影响因子的全面分析。

Lakdawalla等(2002)研究家庭成员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时,将长期护理提供者分为正式护理和非正式护理两类。当人均寿命延长,婚姻保持更持久时,由配偶提供的非正式护理会减少对专业长期护理的需求,进而降低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

Peter Zweifel、Wolfram Struwe(1998)深入研究了商业护理保险在德国不能实行的原因,指出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子女期望父母不要购买护理保险,可能降低了保险的购买率。研究结论怀疑德国法定护理保险成功的可能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论文的研究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序列

阶段主旨

具体内容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

1、研究方向的确定,题目确定,撰写文献综述;

2、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

1、撰写论文初稿;

2、数据处理,模型设计,模型论证,模型应用,模型结论分析;

3、总结归纳;

第三阶段

完成阶段

1、研究内容归纳分析,导师审阅,修改论文;

2、定稿、答辩。

5. 参考文献

[1]Lakdawalla D,Philipson T,The Rise in Old-Age Longevity and the Market for Long-term Care.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2(1):295-306,2002

[2]Alison Evans Cuella、Joshua M.Wierner,《Why the Young Do Not Buy Long-Term Care Insurance》,2000

[3]Peter Zweifel、Wolfram Struwe《Long-Term Care Insurance in a Two-Generation Model》,199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