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于中国股市来说,2015年无疑是震荡多变的一年。作为一个新兴的、不规范的市场,中国的股票市场正处于发展阶段,有着不断上升扩大的趋势,但同时,不完善的市场规章制度,只追求资本利得的投资者观念,投机之风盛行,不成熟的上市公司股票分红等,这些都是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使得中国股市无法成为一个有效市场。有效市场,指的是参与者能迅速理解所获得的所有市场信息并立刻反映到市场价格之中的一个完美市场。这个理论假设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显然的,中国股市并不符合这样的假设。因此,以有效市场为基础的传统金融学所延伸而来的证券投资理论和策略在中国股票市场上是有局限性的。
近年来,行为金融学逐渐兴起,引起世界范围广泛的关注。行为金融学#8220;以人为本#8221;,注重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将人类独特的心理与行为纳入金融的研究框架内,并从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微观因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行为金融学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的金融理论,而是一种创新和拓展。与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显然在中国股市不稳定的大环境下,行为金融学更能发挥作用。将有效市场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相结合,取长补短,制定出适合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策略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行为金融学对投资策略的改变,定能够减少投资者复杂的心理、行为等对股市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得投资行为更加成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 引言
二、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行为金融学的概念和兴起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不符合有效市场假说的异常现象出现,行为金融学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了世界范围内金融方向的重要研究。行为金融学的出现几乎与传统的金融学说是同步的,但真正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更是令人震惊。
在西方国家,股票证券市场有完善的规范制度,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也是行为金融学的发源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行为金融学理论的研究以Thaler和Shiller为代表,通过对个人和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分析,主要研究了投资者跟风心态和股票价格异常波动的关系、羊群效应等,逐渐地开始注重将理论与投资策略相结合。
而在国内,行为金融学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这一新兴的金融学理论得到了很快的流行,又在近几十年里其广度和深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1999年,刘力的《行为金融理论对效率市场假说的挑战》中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做了全面的介绍,提出了其对传统有效市场的调整,并对行为金融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和在国内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分析。在这一时间段,有关行为金融的研究在 数量上快速上升。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并不具有独创性,而只是对国外的行为金融学文献进行引用,更多的是介绍和学习,缺乏真正的研究意义。之后,国内的研究者们更多的开始专注于实证研究,更多的将关注点放在股票证券市场异常现象的分析以及如何将行为金融学应用于其中。一系列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规模效应、日历效应的实证,对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的研究,对广大投资者特殊心理和行为的分析以及对行为金融应用领域的拓宽,比如期权期货衍生品市场、公共基金等,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相信在未来一定能够将行为金融学理论和股票市场投资策略有效结合,创新出中国特色的金融体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首先,应该大量阅读行为金融相关的资料文献,了解中国股票市场的详细信息,分析清楚它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由于行为金融学真正发展的时间不长,文献不多并且内容大同小异,因此在资料查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很难写出创新的内容,发挥的空间不大。这更加要求从根本理解论文题目,将各种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融会贯通,多多参考国内外资料,并且能够积极与导师讨论、交流。论文的撰写,先要构思出大致的框架和提纲,选出需要重点描述的内容,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解决,再进行删改、添加、润色,使论文条理清晰、论点有理可信。
5. 参考文献
[1]饶育蕾,盛虎,行为金融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2]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的证据,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3]周战强,行为金融一理论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