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分析开题报告

 2022-08-06 08:54: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金融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我国金融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不断交流融合,金融市场主体更为丰富,金融活动更加积极,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活跃的金融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

2008年,一场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很快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的“资产证券化”开始引起了全球学者的关注和警惕。过度发展的资产证券化使得金融市场泡沫高涨,继而推动其与实体经济发生脱离,在资产证券化无序扩张的过程中,金融风险不断积累,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鉴于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教训,为了保护国内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我国国内起步不久的推广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进程趋缓。直至2012年,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才重新起步,在严格把握风险的同时,也开始逐步放宽基础资产种类和业务主体的限制,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步走上正轨,在我国蓬勃发展了起来。

目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其本身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相较于美欧等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总规模依然较小,发展不平衡特点显著。同时,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商业银行缺乏内生动力,市场作用较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分析入手,全面分析总结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关系,以2012-2018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为主要研究样本,建立相关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相关研究开始得较早,当时多数学者认为证券化业务有利于减轻银行风险承担,2008年次贷危机后,更多学者开始关注信贷资产证券化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并提出与之前不同的研究观点。

从业务多元化方面来看,Cebenoyan and Strahan(2004)提出银行可以利用证券化释放的资金扩展业务面,实现业务多元化,业务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减轻银行的经营风险。Agarwal(2021)的实证研究则支持了证券化业务可以实现风险转移的观点,2007年开始银行的证券化策略发生变化更倾向于将高违约风险的资产进行证券化,自留风险较低的资产,即发挥证券化转移风险的功能降低自身风险承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撰写方案

①搜集资料,查阅文献,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现状进行分析;

②从理论角度,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姚禄仕,王璇,宁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美国银行业的面板数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2(09):71-78.

[2]陈小宪,李杜若.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微观动因研究——基于中国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02):22-3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