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明《流波曲》的艺术特征初探开题报告

 2022-12-10 10:32:5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孙文明二胡《流波曲》创作完成于1952年冬天,此时解放后的孙文明来到上海奉贤的南桥镇入赘当地一户潘姓人家,在生活相对安定之后经过反复练习演奏加工终于写下了该曲,乐曲旋律凄美哀婉是对先前旧社会所遭遇的种种苦难,颠沛流离的生活的回忆与倾诉。乐曲中对二胡的演奏技巧开拓与创新精神在中国传统二胡艺术史上是一首非常经典代表作品。

目的:

《流波曲》不只是孙文明先生对自己前半生经历的回忆与总结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特点,在对我国早期的二胡艺术演奏、二胡艺术发展和二胡的创作均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乐曲中运用的二胡技巧手法与演奏方式也体现出其艺术价值值得被研究与探讨。
意义:
之所以选择这首孙文明先生的《流波曲》,是因为他也有着同阿炳近乎相同的人生遭遇且孙文明先生一生也创作了非常多出色的二胡曲如《流波曲》《杜十娘》《弹乐》《四方曲》等11首经典作品,无论是从曲子的作品还是创新式的独特八度定弦法与无千斤演奏技巧手法都非常具有深远影响,这也为后人在演绎二胡指引了一个新的前进方向。因此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探讨能对孙文明先生的二胡乐曲学习上有着更加全面、深远的了解。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孙文明《流波曲》的艺术音乐特征与演奏技巧。

首先从被研究对象当时所处音乐时代背景入手,进而引出其作品。由于本课题主要是民族乐器二胡曲的特征研究,结合其作品进行以下的几点研究:1、孙文明的生平经历 2、《流波曲》的曲式风格结构分析 3、乐曲中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的创新变化等内容。最后阐述其作品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的影响。 我主要从孙文明先生的人物成长经历介绍、创作历程以及演奏技巧方面的革新,在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分析、音乐所体现出的风格等这些方面来讲述作品所带来的民间音乐风格的独特特征,期望能够对今后学习和演绎发展孙文明先生的二胡乐曲有促进作用。可以达到写本科毕业论文目的。

预期目标:
通过对《流波曲》的分析:
1、能够了解孙文明二胡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
2﹑能够了解到孙文明在对中国二胡艺术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3、能够了解当时时代背景下民间音乐的发展及创作理念、方式方法的革新。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通过运用相关文献的参考研究、作品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探究。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孙文明进行生平介绍,背景等相关内容描述。

本课题主要是以对孙文明《流波曲》的和声、曲式分析、演奏技巧为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孙煌.孙文明二胡作品的创作与演奏特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 (3):78-133[2]宋政.孙文明《流波曲》曲式结构与演奏技巧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31 (2) :112-115 [3]戚亚萌.信手拈来皆成曲- -- -谈孙文明二胡艺术的当代意义[J].人民音乐,2010.6: 54-56 [4]李静.谈民间音乐家孙文明的二胡曲创作[D]: [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08 [5]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3-4[6]李吉提.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162-234

[6]陈军.孙文明的二胡音乐创作与演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7]蒋小风.孙文明和他的《流波曲》[J]人民音乐,1980,(1) : 32-35

5. 工作计划

1、第1周2月24日~2月28日下达任务书2、第2周3月2日~3月6日 完成开题报告3、第3周3月9日~3月13日论文写作 4、第4周3月16日~3月20日论文写作5、第5周3月23日~3月27日前期检查6、第6周3月30日~4月3日 论文写作7、第7周4月6日~4月10日完成初稿8、第8周4月13日~4月17日中期检查9、第9周4月20日~4月24日论文写作10、第10周 4月27日~5月1日论文写作11、第11周 5月11日~5月15日论文写作12、第12周 5月18日~5月22日 论文修改稿13、第13周 5月25日~5月29日论文定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