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创新的价值取向:一个多案例比较分析开题报告

 2022-07-14 21:30:3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实意义:地方政府创新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来自于民众认同的需要、地方政府间竞争的需要以及官员政绩的需要等多个方面。人们总是认为,作为官僚制的典型代表,政府与创新格格不入,很难将二者相提并论。政府没有类似于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利润底线,政府缺乏改善管理与服务的动力,政府甚至不需要设立像企业一样的研发中心。然而,政府及其管理人员的确具有创造力,并开展了大量创新活动。政府在越来越多地学习和效仿企业的先进做法,政府之间也在密切交流和相互模仿,甚至一些政府的创新行为成为企业学习的对象。但不容忽视的是,政府创新的确有别于企业创新,并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研究。

理论意义:本课题对现有的一些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对已有理论做有力补充,同时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一定基础。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作为政府改革与发展的新生方面, 政府创新是指在现有政府体制的基础上, 为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实现新的挑战, 政府积极主动地探寻和建立较为合理的政府体制的新模式、新方法, 以达到确保社会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 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当前, 提升地方政府创新能力、推动地方政府创新已经提上了党和政府议事日程。然而, 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因何在? 什么是推动地方政府创新的根本动力? 地方政府创新要满足那些条件? 如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与条件来推动地方政府创新?在这些有力条件下,政府开放创新进程缓慢的阻力又有哪些?这是地方政府创新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创新已成为政府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推动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学界主要从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一是生态视角,动力主要源于国际环境的冲击和国内环境的变迁。二是利益视角,动力主要来自于对区域性公共利益和组织(官员)利益的追求。三是组织困境视角,权威危机和体制运行不畅等成为地方政府创新的强大动力。

(一)、生态视角

1、国际环境的动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1-4周):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对已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将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确定下来,进行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5-8周):根据查找的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深入详实的论文编写工作,对论文编写中所出现的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法,推敲整合,并进行修改完善。

第三阶段(9-13周):完成论文的初稿部分,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优化论文的结构,修改不当之处,补充不足之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美〕海迪(Ferrel Heady).比较公共行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刘靖华.政府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3]谢庆奎.论政府创新[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