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治理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来自“高铁救人被索要医师证”的案例叙事开题报告

 2022-08-03 11:06:1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正在更深刻地影响着网民的生活,随着更多的人开始习惯将自己的意见以网络为途径进行表达,网络舆情也随之应运而生。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民意,往往和现实舆论导向息息相关。可以说当前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反映社会大众生活各个领域的镜像。

各级地方政府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构建合理有效的网络舆情应对工作机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监控,有效引导并积极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网络舆情的概念大概可以分为两种观点。其一,网络舆情是人们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对突发热点事件产生的所有认知、立场和行为倾向的总和。其二,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热门事件为中心,是广大网民情绪、观点、价值观的体现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综合而言,网络舆情是社会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在热点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或者自己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公共事务所持有的看法、意见和情感交错的总和。

近年来,网络舆情传播与发展越来越迅速,互联网的普及让更多人参与到网络舆情的发布与传播中来,网络舆情逐渐呈现出一种爆炸性的发展,网络舆情的研究刻不容缓。

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性网络舆情问题上亟需解决的问题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8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 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正在更深刻地影响着网民的生活,随着更多的人开始习惯将自己的意见以网络为途径进行表达,网络舆情也随之应运而生。

网络舆情是指人们接受刺激,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近年来,网络舆情传播与发展越来越迅速,互联网的普及让更多人参与到网络舆情的发布与传播中来,网络舆情逐渐呈现出一种爆炸性的发展。在这种发展势头中,网络舆情这把双刃剑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需求,彰显社会问题,也可以被恶意之徒利用,混淆视听掩埋真相。而在网络舆情的研究方面,我国起步比国外晚约20年,网络舆情学术研究滞后,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和细节研究,无法支持和谐有序网络空间的构建明。因此网络舆情的研究刻不容缓。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概念

1.含义

2.特点: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具有放大效应、难以控制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张爱军,李圆.大数据视域下网络舆情的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5):1-7.

[2]许璐.融媒时代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基于西安市几起案例的分析[J].科技传播,2019,11(18):141-143.

[3]舒宪章.网络舆情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探析[J].传媒论坛,2019,2(18):75-7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