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03 11:06:2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目标:从学校教育、影子教育、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分析,找出对学生学业表现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合理建议,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目的。

二、研究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探究学校教育、影子教育和家庭教育和学生学业表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数据得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学生学业表现水平的提升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高校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起步开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般将影响因素分为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认知因素是与学业能力直接相关的,包括ACT分数、SAT分数、高中的GPA、高中的班级排名等,如潘蒂(Pantages)等人通过25年的研究发现高中成绩显著影响大学学业表现,杜利奥(Durio)、莱文(Levin)等人的研究也证明高中GPA(Grade Point Average,平均学分绩点)和班级排名可以预测大学中的学业表现。但仅依靠认知因素对于研究高校学生学业表现是不够充分的,因此,学者们开始研究与学业能力不直接相关的非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入学前的个人特征和态度,主要包括性别、族裔和个人期望;另一类是入学后的相关因素,包括学习习惯、专业、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等。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国外学者对年龄、性别、种裔、家庭背景、助学金、学习支持等非认知因素对学业表现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本学期第九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29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3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李忠路,邱泽奇.家庭背景如何影响儿童学业成就?——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差异分析

[2]赵红霞. 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差异的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李志峰. 家庭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