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塞米松缓释纳米粒制备电纺膜的成骨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2022-10-19 10:13:5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静电纺丝合成纤维是当下应用一大热门,其在载药领域具有的独特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近几年将静电纺丝膜用于引导骨再生膜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多,因其具有制造装置简单、纺丝成本低廉、可纺物质种类繁多、工艺可控等优点,已成为有效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主要途径之一。

静电纺丝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孔尺寸小等类似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在过滤、伤口敷料以及三维组织工程支架等方面具有许多潜在的用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在纺膜的时候会受到一些天气的原因而导致纺出来的膜不是很好。

自身的浓度太大的话会堵起来,太小了纺出来也不好,有时候还不会出丝,有的膜需要自己寻求合适的浓度。

在测地塞米松的释放量的时候浓度太大和太小在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的时候都检测不出来,而且其他浓度的检测结果并不成比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电纺丝技术快速、高效,设备简单、易操作,可用于制备复杂、免缝合支架,而且易于控制化学组分和物理性能。

可溶性颗粒如药物和细菌也可以掺入其中一起电纺,可作为载体进入人体,并容易被吸收。

静电纺丝制得的无纺布具有孔隙率高等优点,能够从纳米尺度上模仿天然胞外基质ECMs,可作为细胞生长的多孔支架,促进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1)利用静电纺丝,PLGA/PCL/Dex以一定的质量比混合,调压为15.5 KV,对电纺膜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

2)多功能膜电纺膜的表面改性及表征用多巴胺改性材料,进一步负载DMAPS,并附着一层胶原。

运用水接触角等表征测试手段对改性后的电纺膜的表面形貌和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并对药物释放量进行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本实验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混纺载药微纳米纤维支架,利用多巴胺的还原性和黏附性,通过引入促骨细胞生物活性物质(地塞米松、胶原I型)、抗菌剂(DMAPS两性离子)等进行改性修饰,通过层层组装技术制备具有多功能性可降解复合膜。

(1)利用离子凝胶法合成壳聚糖包封地塞米松的缓释纳米粒; (2)探究PP膜,PP地塞米松膜,PP微球膜对成骨的作用 ;(3)结合PLGA/PCL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地塞米松(Dex)对成骨的促进作用,通过混合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纤维支架; 实现GBR膜具有局部抗菌的作用,同时可促进骨生长,为组织再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PLGA/PCL(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己内酯)共混电纺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且与细胞外基质形态结构相似,其独特的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为细胞的粘附和增殖提供了适宜的空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