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后熟期生理品质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6:07:0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稻米是中国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民的衣食之源,一旦稻米供应不足,人们的生活,甚至国家政治经济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作为稻米第一生产国和消费国的中国,稻米生产和储藏安全直接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及人们的生活水平。

为有效解决我国储粮问题及满足人们绿色消费及追求营养安全的消费观念,实现稻谷的安全储藏、减少储藏过程中稻谷的损失、提高储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稻米后熟期品质管理直接影响到稻米食味品质,根据稻米后熟期的发芽率、出糙率等指标检测能反映稻米的后熟期品质与食味品质之间的相关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试验通过对发芽率、出糙率、精米率、爆腰率、稻谷的脂肪酸酯测定以及稻谷的水分测定,了解了稻谷品质的变化与稻谷后熟期处理方式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早地判断粮堆稻谷后熟期品质的情况。

然后通过食味测定了解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旨在为为确保储粮安全,达到防虫、防霉,保质保量的目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稻米品质评价的工作,近二十年来在国外进展迅速。

美国、日 本、菲律宾国际水稻所等都有一整套较完善的鉴定标准和测试方法。

国内关于优质米的选育已引起广泛的重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首先,查阅国内外关储量检测的研究现状及检测稻谷的后熟期品质与食味品质的方法,以便对这一课题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其次,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实验中所需的各种材料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并按照既定的实验步骤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然后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结果的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撰写论文。

5. 参考文献

[1] 韦志彦; 王金水; 张艳; 李兴军;新收获小麦后熟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J];中国粮油学报 ;2010年02期 [2]卞科; 尹阳阳;稻谷储藏品质指标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0年07期 [3] 刘侠;粮食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分析[J];粮食加工;2009年01期 [4] 万忠民; 杨国峰;不同干燥条件对稻谷的降水和品质的影响[J];粮食储藏;2008年05期 [5]巫幼华; 包清彬; 刘建伟; 徐润琪; 张萃明;碾米过程中碎米率变化的比较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 ;2004年04期 [6] 刘光亚;影响稻谷品质指标测定值的因素[J];粮食储藏 ;2005年04期 [7]Abozar NASIRAHMADI, Bagher EMADI, Mohammad Hossein ABBASPOUR-FARD, Hamid AGHAGOLZADE;Influence of Moisture Content, Variety and Parboiling on Milling Quality of Rice Grains[J];Rice Science, 2014, Vol.21 (2) [8]Seong Yeong Kim, Ho Lee;Effect of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n brown rice produced from paddy rice with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s[J];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for Applied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3, Vol.56 (3), pp.289-293 [9]M. S. H. Sarker, M. N. Ibrahim, N. Ab. Aziz, M. S. Punan;Overall Energy Requisite and Quality Feature of Industrial Paddy Drying[J];Drying Technology, 2015, Vol.33 (11), pp.1360-1368 [10]Tran Thi Uyen, Suzuki Keitaro, Okadome Hiroshi, Ikezaki Hidekazu, Homma Seiichi, Ohtsubo Ken#8217;ichi;Detection of changes in taste of japonica and indica brown and milled rice (Oryza sativa L.) during storage using physicochemical analyses and a taste sensing system.[ 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05, Vol.53 (4), pp.1108-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