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在正常和慢性肝损伤模型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28 10:17:4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容:1.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2.建立同时测定血浆甘草酸、甘草次酸的LC-MS方法;3.药动学相关参数分析,比较药动学差异。

意义:通过研究甘草酸及其代谢产物在各组大鼠中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系统表征甘草酸在正常大鼠和肝损伤模型大鼠中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揭示甘草酸在肝损伤模型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差异的可能机制。

为提高甘草酸口服生物利用度,改善其疗效奠定基础并提供理论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文献综述

甘草及其皂苷类成分研究进展樊青竹(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46) [摘要]国内外研究发现,甘草含有多种成分,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

其皂苷类成分主要为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目前,甘草及甘草酸相关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了解甘草及其皂苷类成分相关研究进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设计方案:1.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建立选取12只 SD 大鼠(180-220g),随机分成正常组和肝损伤模型组。

肝损伤模型组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1mL/kg),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的橄榄油。

第一周3次,第2周后每周 2 次,共6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工作计划

2022年2月-2022年3月,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已完成;2022年3月-2022年4月,四氯化碳致大鼠慢性肝损伤模型建立,进行中;2022年4月-5月LC-MS分析方法建立及药动学实验,待完成;2022年5月-2022年6月,分析并整理数据,撰写毕业论文,待完成。

5. 难点与创新点

1.系统表征甘草酸在正常和肝损伤模型大鼠中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揭示甘草酸在正常和肝损伤模型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差异的可能机制。

2.从肝损伤病理模型出发,研究甘草酸体内药动学特征及相关机制,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改善其疗效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