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探析开题报告

 2022-07-13 15:24: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农村土地制度作为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部分,不仅能够有效地协调处理农村各种经济主体的相互关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各种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现阶段健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也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农村发展进程,提高农村发展速度,缩小城乡差距。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和有效手段。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在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 如果市场发育完善, 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价值规律会将资源以最优的数量配置在最佳的用途和方向上, 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但目前,土地流转市场并不健全,无序流转、强制流转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农民有意愿流转却缺乏有效途径,流转成本高。因此,研究清楚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所涉及的相关因素,对于为政府推动土地流转的机制建设以及相关企业是否介入某一区域的土地流转市场的科学决策提供借鉴。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lt;!--[if !supportLists]--gt;1. lt;!--[endif]--gt;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界定与认识(产权分析及相关问题争论)

lt;!--[if !supportLists]--gt;2. lt;!--[endif]--gt;土地流转后带来的相关问题,如农民再就业问题,土地经营者的权益保障

lt;!--[if !supportLists]--gt;3. lt;!--[endif]--gt;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分析和土地流转市场化的量化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有从层次分析法的角度对农村土地流转成熟度进行评价(李玉龙、朱羽丰、宋砚秋、李桂君,2015)构建了一个由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保障机制与制度、非农就业驱动以及农业技术发展四个子目标组成的区域农村土地流转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了一个适合判断土地持有者(农民)对土地流转成熟程度认知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以管理学的理论为支撑,系统分析了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相关因素。

(2)从价格弹性、政府干预程度的角度衡量土地市场化水平。吴郁玲、曲福田、金晶用统计模型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研究江苏省不同区域开发区土地市场化水平,认为土地有偿使用率、政府的干预程度和地价的敏感度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市场化水平的几大因素。该方法主要运用土地有偿使用率,工业用地协议出让最低保护价与出让平均地价差额率,闲置率,地价供给弹性系数,土地投资资金来源多样化率这几个指标来度量开发区土地市场化水平。

(3)也有从土地流转方式的角度以流转土地面积和宗数对土地流转水平进行具体的测算。主要有宗数比重测度法(招拍挂土地出让的宗数和占总供地宗数比重)、面积比重测度法(招拍挂土地出让的面积和占总供地面积比重)、静态系数宗数比重测度法(某时间段的各供地类型的单位面积价款和各年份供地宗数)、价款加权修正宗数比重测度法(各年份各供地类型的单位面积价款和各年份供地宗数)和实际-理想价款比值测度法(各年份各供地类型的单位面积价款和各年份各供地类型面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农民土地流转意愿是影响土地流转市场化的重要因素,以研究土地流转时和土地流转后带来的相关问题为出发点,从流转意愿角度量化土地市场化的相关指标;相关制度建设是市场机制的有效补充,对土地市场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制度保障水平也是市场化水平的一项度量指标;我国特殊的城乡二元体制是城乡市场化水平不一致的重要因素,可以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角度来衡量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水平。

5. 参考文献

[1]李玉龙,朱羽丰,宋砚秋,李桂君.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土地流转成熟度评价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9:63-70

[2]曲福田,吴郁玲. 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7,03:445-454.

[3]张合林,郝寿义.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创新及政策建议[J]. 中国软科学,2007,02:28-4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