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全国2001-2014年省际数据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2022-07-13 15:38: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年龄结构出现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一般情况下,当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7%,就表明该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十分普遍。200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0.3%,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96%,我国由此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1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总数己达1.23亿,人口老龄化率达到9. 13%,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8220;未富先老#8221;、#8220;未备先老#8221;成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足且低廉的劳动力为中国带来的人口红利。劳动力的老龄化将导致劳动供给不足,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弱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等一系列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中国农业尚未实现机械化与规模化,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口老龄化是否也会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 研究内容:根据经济学理论,搜集相关数据,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关系建立计量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初步关系。结合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模型的结论进行分析与阐释,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的形成原因与发展特点,二是老龄化产生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劳动力供给、生产效率、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社会保障、财政政策等方面,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学术界对于老龄化自身特点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静态角度,对于未来老龄化的预测多是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对于中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老龄化的动态演化过程的研究较少。

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多集中在老龄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收入增长的源泉己经由过去依靠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劳动报酬性收入的增长,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越来越少。因此,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角度探讨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将会更全面地展示农村经济状况与人口状况。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对大学所学的经济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整合梳理,结合时事,针对所选课题,搜集相关的文献及数据,主要参考资料包括国内外期刊文章,人口学、经济学领域的专著、论文集,数据来自于中国各类统计年鉴。

2.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与建议下,利用经济学理论,构造经济模型,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张天芳,王林,吕王勇.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动态关系[J].统计观察,2006:78 -79.

[2] 赵俊芳,王媞. 近年来我国人口学的研究热点与作者分布---基于1857 篇CSSCI 论文的计量分析[J]. 人口研究,2014:1O4-112.

[3] 胡鞍钢,刘生龙,马振国. 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证据[J].人口研究,2012,36:14-2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