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2022-08-09 09:07:2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金融规模的发展,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影子银行业务在发展初期,为融资困难、投资渠道有限的中小企业、投资机构以及其他经济体带来了便捷性,促进了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金融创新,也完善了资本市场,加快金融改革。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比较薄弱,近几年发生的#8220;钱荒#8221;、卷款跑路、股市巨震等事件,既反映出我国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也说明我国有关监管部门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力度和范围还远远不够。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由此可见,商业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其影子银行业务所积累的风险必然会传导到银行本身,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概括地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影子银行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理论。

第三部分测量了我国影子银行规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易宪容(2009)认为信用扩张过度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影子银行通过证券化提高杠杆率,攫取丰厚利润,而风险由整个社会来承担。

张建华等(2008)认为发展迅猛、规模庞大、透明度低的衍生产品和结构性产品成为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类银行金融机构更容易触发金融危机。Schwarcz(2012)认为影子银行可以从两方面造成金融系统性风险,一方面是增加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加剧风险的传染。

Awrey(2011)认为影子银行的分散化致使市场分割,市场参与者信息处理滞后,导致风险在未被察觉的情况下累积,当信息被市场参与者消化时,造成恐慌的后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18年1月初----2018年1月底,文献阅读。(2)2018年2月初----2018年2月底,数据搜集与处理。(3)2018年3月初----2022年3月底,实证分析,完成论文初稿。

(4)2022年4月初--2022年4月底,外文翻译,论文修改定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Schwarcz S L.Regulating Shadow Banking[J].Review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 Law,2012,31(1):619~642.

[2]Awrey D.Complexity,innovation and the regulation of modern financial markets[Z].Oxford Legal Studies Research Paper,No.49,2011.

[3]易宪容.美国次贷危机的信用扩张过度的金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12):14-2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