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影响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2022-08-09 09:09:2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8220;老有所养#8221;的问题,历来是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养老保障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在城镇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农村人口生活境遇的变化,农村社会保障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间的农村养老保险在基本政策、待遇水平、投入产出比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党的十九大也提出 #8220;要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8221;。因此,对于区域间农村养老保险的差距问题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选取了30个省,通过比对其2010-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省际间农村养老保险差距的研究分析。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拟选取我国30个省2010年-2015年农村养老保险相关的数据,从基本政策、待遇水平、投入产出比等三个方面来比较分析农村养老保险的地区差异。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数据比较,分析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这些差异,结合计量模型,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和对比研究,分析总结出这省际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及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而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从2002年开始,全国各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不可否认,新农保制度是一次制度上的飞跃,但同时又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的考验,比如覆盖面问题、新农保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接轨问题、部分农民参保意识有待增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省际间的农村养老保险在基本政策、待遇水平、投入产出比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本文拟通过分析省际间农民收入水平、政府在农保方面的投入等差异来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卢海元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尤其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是破解#8220;三农问题#8221;的重要政策选择,有利于化解社会保障存在的城乡二元化、制度不统一等问题。我国学者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问题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和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但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尚处于初期,学术界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深入。

关于养老保障理论的研究,国外学者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Roger Axelsson、Olle Westerlund研究认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与国情与社会政策也有关。罗伯特.霍尔兹曼(Robert Holzmann)、理查德.汉兹(Richard hinz)等认为:根据众多低收入国家的经验,如果想要将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面有效扩展到所有老年群体,就必须注重构建旨在缓解贫困的零层次或基本层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9.20-11.10 资料、数据收集、阅读,完成选题工作。

2022.11.10-11.30 分析整理资料,对文献综述,撰写开题报告。

2022.11.30-2022.3.18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2022.3.18-4.30 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张文娟.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李亚敏.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构建与政策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3]吴永求.中国养老保险发展评价及现实挑战.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王晓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保障机制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