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2-08-11 09:22: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世纪以来我国老龄化步伐加快,学者们认为原因是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导致的低生育。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基本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众多学者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对社会经济和劳动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劳动力是生产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要素投入,一直被视为影响经济增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计划生育之前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劳动力已经逐渐进入职业暮年,大龄劳动力在就业大军中比重逐步增加,年轻劳动力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使我国劳动力分布趋于大龄化。另一方面,年轻劳动力具有较高的劳动效率,而大龄劳动力由于身体素质下降、智力衰退,往往创新性不足,劳动效率较低,难以胜任行业竞争需求。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虽然老龄化在短期内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长期中的影响不容忽视,尽管不同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影响程度不同,但是存在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减速效应就越明显。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文章主要归纳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历史和国际经验表明,虽然老龄化在短期内给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在长期中的影响不容忽视,尽管不同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影响程度不同,但是存在的一个基本规律就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研究内容没有说明白减速效应就越明显。

例如日本在高增长时期之后,之所以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就是老龄化给经济带来了较大冲击。

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而且面临“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局面,如果不采取有效对策,那么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可能比其他国家更严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邬沧萍(2001)认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导致的低生育是加速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蔡昉等(2004)认为中国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使得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6.96%,意味着中国已经基本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众多学者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对社会经济和劳动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Edward#8226;Fulton#8226;Denison(1962)研究发现,劳动力是影响经济增长的6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20世纪50年代,刘易斯模型就已经对二元经济做了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从二元经济向现代一元经济的转变,必须经历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就业的过程,之后又有刘易斯模型的扩展模型研究指出,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的劳动力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月31日前——完成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完善写作提纲

2、2022年3月13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3、2022年5月10日前——完成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5. 参考文献

[1]王有鑫,赵雅婧.劳动力年龄分布、老龄化趋势与出口比较优势[J].西北人口,2013,34(06):64-69.

[2]杨胜利,高向东.我国劳动力资源分布与优化配置研究[J].人口学刊,2014,36(01):78-88.

[3]李晓阳,赵宏磊,张琦.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西部十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0(04):76-8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