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强度的减降潜力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的数据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15 09:23:5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在加速发展中,而经济发展很难避免资源攫取、环境质量下降等副作用,现如今,世界自然环境已经端倪可察,气候变暖、冰川消融、雾霾频发就是其征象。各国占据了大部分碳排放空间,现有的空间已经日趋紧缩。全球经济逐渐迈上新台阶,各国居民的物质生活也更加富足,但是全球环境却逐年走下坡路,频频出现的雾霾、酸雨、极端天气等环境问题也让人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果不能尽快采取行动,那么全世界居民很难平安稳定地生活下去,子孙后代必然受此影响。根据专家的研究,全球各国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诱发了全球环境问题,尤其是导致了气候变暖现象出现。在一众的温室气体中,CO2气体占到了总排放气体的66.7%。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可知,在2000-2014 年这15年间,全球CO2排放量增加了114亿吨,每年平均增速达到了2.76%。现如今,世界多国已经认识到CO2气体大量排放的严重性与减少该气体排放的紧迫性,追求绿色低碳渐渐成为各国的共识。我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的经济增长,甚至达到了每年10%的增长速度,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至今,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9.66%,2000年以来也是高达9.42%。经济高速增长也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使得国内的面貌得以焕新,人民的物质生活迈上新台阶。但我国从上世纪开始就缺乏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一味地攫取自然资源,甚至不惜牺牲环境质量来获得工业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后,渐渐发现国内环境问题变多,根据国内相关部门的数据,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CO2排放量上升到世界第一位。从2000年到2014年这15年内,我国CO2总排放量增加了69亿吨。全国上下都逐渐意识到,要更新错误思想,秉持新发展理念。我国从1998年就加入了《京都议定书》,并开始摸索着经济模式转型之路,力争兼顾环保和经济。2009年,我国积极参加哥本哈根国际会议并在该会议上明确表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CO2排放规模力争比2005年下降40%-50%,这一指标也是中国的长期规划,是中国未来将长久坚守的。中国于2016年又加入了《巴黎协定》,致力于顶起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工作中的一个重担;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到:2016-2030年,中国计划让国内CO2排放总规模下降18个百分点;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绿色发展理念是全国务必学习、坚守的理念,建成中国特色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势在必行。中国于2017年开启了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在整个国家的奋斗下,中国CO2排放规模下降了0.1格百分点,这也是中国自1998年以来国内CO2排放量首次实现负增长;2016 年,中国CO2排放规模继续下降,整体下降率达到0.7%。我国是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国家,减排一直是我国的重任。而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占据全国总量的40%,做好此经济带的减排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全球气候恶化、温室气体排放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到不同地区及行业间的权益分配,所以是个复杂、严肃的话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大力推进时期,能源需求量仍将持续上升,碳排放量也将随之继续增加。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和能源消费国,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的双边减排压力。国际方面,中国的碳排放量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指数上升态势,其碳排放路径对全球2C控温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影响。而在国内方面,中国面临着碳排量基数大、减排难度增大、能源供需矛盾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基于此,努力争取更大的碳排空间,对碳排放公平的测定以及碳减排份额的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利用DEA模型来估算长江经济带的碳排放的潜降空间

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庞庆华(2020)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现有的产业现状、环境问题与碳排放三者间的关系与未来方向。黄和平(2019)选取了长江经济带旅游业这一切面,分析了此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与影响机制。邵海琴(2020)同样选取长江经济带旅游业这一角度,总结了此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综合测度与时空分异。在碳排放效率研究这一方面,Mielnik等人(1999)提出了碳化指数度量法,测度了单位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量,并对发展中国家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Kawase(2006)以部分国家作为面板数据,得出单位GDP的边际碳排放有逐年减少的良好倾向,但伴随着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加,总的碳排放依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Sun(2005)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碳排放的强度应主要看该国单位生产总值的CO2排放量。多数学者认为,碳排放强度的衡量过于狭义,只能从经济产出这一个方面衡量碳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在测算碳效率做出巨大贡献,逐渐成为研究碳排放效率的主流分析方法,魏楚(2010)利用DEA模型,以我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模型,对经济产出、污染物产出的数据作为产出变量,以要素投入作为投入变量,对各省份的能源效率,碳排放效率等做出了估计。胡玉莹(2010)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精确计算了2000年至2007年之间我国30个省及直辖市的碳环境技术效率。刘亦文、胡宗义(2015)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三阶段 DEA 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市在1997到2011年间的碳排放效率,纵向比较发现碳排放效率整体呈增加趋势,但是速度较慢,有较大提高空间,横向比较发现省市间的碳排放效率的差距在变大。关于碳排放效率的研究,学者们从单要素指标的测算,到各种各样综合测算方法,原因在于碳排放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应该与我们的经济生产联系在一起,反映出碳排放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作用。本文借鉴学者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将长江沿线11个省份2008到2017年的面板数据,代入DEA模型之中,以二氧化碳排放量、劳动、资本为投入指标,以GDP为产出指标,测算出二氧化碳的原始投入量/原始产出与目标投入量/目标产出做对比,估算出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碳强度的减降潜力。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1--2022.11.20 完成选题工作

2.2022.11.21--2022.12.11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效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完成开题工作3.2022.12.12--2022.12.31 上交详细的论文提纲,等待老师的意见

4.2022.3.19前完成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陈修颖. 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及重组[J].地理学报, 2007,62(12):1265-1276.

[2] 陈南岳.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J]. 中国软科学, 2001,(2):112-115.

[3]郭庆宾,骆康,杨婉蓉. 基于技术进步的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回弹效应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0(19):115-1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