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资本化程度对产品创新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15 09:24:3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罗默在其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就指出,导致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已是知识与技术进步,在这个时代,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旨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由于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高科技产业正在加大产业产品创新,旨在加快创新效率,升级产业。21世纪以来,我国体现出明显的资本化现象,已有研究表明,我国的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资本偏向,且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创新经济,大量资金投入前沿技术领域,高科技领域资本化明显增强。

本文旨在研究要素资本化程度对于产品创新效率的影响,而资本化程度与产品创新效率都不能直接测度,需要通过其他变量来反映。目前研究中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较为多样,但是大多与产出密切相关,由此,本文选用新产品的销售数量来衡量企业产品创新效率。本文选用资本存量/劳动来衡量资本化程度,资本存量是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它既包括有形资本,又包括无形资本,既能显示行业发展程度,又能显示行业技术水平。现有文献显示,企业的创新能力受行业,企业规模,所有制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行业间创新效率有较大差异,所以在测算对象方面本文主要研究高科技产业的创新效率,并对高科技企业进行细分。在测算方法上,本文将利用既得的要素资本化程度与产品创新效率,以及加入适当的控制变量,建立二元模型,得出二者之间的具体关联程度。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我国高科技产业产品创新能力,要素资本化程度与产品创新效率之间的联系。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合处理,计算得出想要的变量,在已有对于高科技产业的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对产业内部进行细分,做出面板数据。

(2)在利用STATA建立模型之前,阅读已有文献,查找印象企业产品创新的变量,选取合适的控制变量,再进行搜集整理,利用Excel软件整合数据,再运用合适的方法建立模型,得出要素资本化程度对产品创新的具体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关于研究产业创新能力的文献,但是在研究对象方面,大多数文献研究的是区域层面的创新绩效,对于特定行业及行业内部的创新绩效研究较少。而关于高科技产业创新能力的测度,国内研究大多从创新绩效入手,衡量创新能力,即对于创新能力的研究大多是产出导向,也有个别文献通过计算DEA-Malmquist创新效率指数来测度我国的企业产品创新效率。同时也有研究指出,创新是多要素互动的过程,所以创新绩效是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认为企业创新绩效受人才、资金、技术、政府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有研究通过面板回归方法来测度产品创新效率,构建投入产出面板模型,将产业创新绩效作为因变量,将人力资本投入,资金投入,技术水平等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来探讨各个要素对于产品创新效率的影响。也有研究者利用STATA软件建立回归模型,以此分析各个要素对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

国外:国外大量研究表明,创新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所以企业产品创新效率与新产品销售量是显著相关的。但是先前有许多文献运用Ramp;D投入或者专利数来衡量创新效率,这其实是存在误差的,Ramp;D投入只能部分反映企业创新效率。关于影响产品创新绩效的因素,国外有一些研究显示,劳动力投入与产品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还有文献发现资金投入对于产品创新能力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总体来说对于产品创新效率的测度,研究方法都不太复杂,与国内研究相同,国外文献也大都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利用STATA软件建立回归模型的方法来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对创新效率的具体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搜集相关核心期刊文献,分析现有的主要研究路径,以及对于高科技产业产品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有研究方法,数据处理方式,建模方法等。

2、确定研究范围是高科技产业,由于高科技产业内部的发展不平衡性,对高科技产业进行细分,并通过国内权威数据库,收集高科技产业内部各部门的数据。

3、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计算需要进一步计算的数据,最后以Excel表格的方式呈现,得出研究所需的各个变量: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新产品销售量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Nelson R R.,Phelps E S. Investment in humans,tech- nological diffusion,and economic growth . The A- 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6,56( 1 /2) : 69 - 75.

[2]Muller D C. Patents,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nd the measurement of inventive activity .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66,15( 1) : 26 - 37.

[3]Koeller C T. Innovation,market structure and firm size: a simultaneous equations model .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1995,16( 3) : 259 - 26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