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其风险控制开题报告

 2022-07-21 14:25: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网络金融也应运而生。这一方面给金融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气象,而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不力和自身发展还不够完善,网络金融存在一系列的风险。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一些非法分子利用小额信贷平台融资后消失,使用户受到损失。对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控制风险。网络金融作为新事物,其产生必然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的,但它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对它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现实中互联网金融存在一些问题,在近一两年内发生过许多互联网信贷平台#8220;自融#8221;和#8220;跑路#8221;事件,许多P2P平台缺乏管理经验,征信体系不完备。正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种种特殊的风险,实际运行中存在缺陷,加之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监管不力的现状,加强对其风险的控制刻不容缓。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互联网金融虽然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但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属性,仍是对传统金融的发展、延伸。互联网技术更多地是起到支持、升级、融合和弥补传统金融业的作用,而非替代作用。因此,网络金融除了要面临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外,还要面临特殊的风险,如技术、业务风险、法律滞后引起的风险等。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加强对其风险的控制:

1.严格立法,加强约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众多国内学术文献中,谢平等(2012)较早地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他们指出,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吴晓求(2014)更为细致地指出,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以互联网为平台构建的、具有金融功能链且具有独立生存空间的投融资运行结构。

由于互联网金融并非一种特定的事物,而是多种新事物的加总,因此在国外并没有一个类似的综合性的概念,但也有许多与之相关的研究。早在互联网金融尚未出现的电子金融时代,一些学者便基于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特点, 提出了对未来金融创新发展的一些设想。 例如, Sato and Hawkins (2001)认为互联网企业有可能打破银行对客户信息的垄断,它们有可能为客户提供#8220;一站式#8221;金融服务,显著地降低成本,提升客户地位,并通过智能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Claessenset al(2003)认为随着金融服务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网络经济所具有的明显的规模经济特点将改变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 Nagurney and Ke(2003)对存在电子交易的金融网络建立数理模型并求得均衡解及动态调整过程。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通过分析我国网络金融的现状,寻找当前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2012,(12).

[2]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国际金融研究,2014,(8).

[3]刘越,徐超,于品显.互联网金融:缘起、风险及其监管.社会科学研究,2014,(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