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与农村保险需求对比分析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06 08:55:5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选题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加上国家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人们对保险的需求可以说是越来越大。但是从人群分类上来看,不同地区的人对保险的需求并不相同。以城镇和农村来划分的话,大致上可以看出城镇和农村对不同类型的保险在需求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在我们的固有印象中,农村地区的人们在保险上并没有过多的需求,医保和养老保险是占比较多的,相比于城镇人群在多种类保险中的丰富选择,农村保险需求类型略显单一。并且我国保险行业相较于其他欧洲国家,发展较慢。虽然近年来,我国加速保险行业发展,不论是从保险产品的创新还是我国人民的保险意识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我们发现,保险产品种类的多样、营销方式的丰富,并不能很大程度促进农村地区保险的发展。因此,通过分析城镇和农村保险需求的不同,能够很大程度了解双方保险市场的现状,并且根据双方市场的需求,提供适应二者的保险产品,借此促进城镇和农村地区保险市场的持续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对城镇和农村购买保险的类型及数量的分析,研究城镇和农村两个地区人群对不同类型保险的需求差异,分析影响城镇和农村保险需求的基本因素,以此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导致农村地区保险需求较低的主要因素(2)如何采取有效的途径帮助农村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与发展3.研究方法:用逻辑推理法分析城镇和农村保险市场的现状,推理市场发展可能性;用对比法研究城镇和农村对不同类型保险的需求差异;用计量模型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在城镇和农村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需求之间是否存在明显的作用机制。4.研究框架:第一部分:引言和文献综述(1)背景分析以及研究意义(2)文献回顾(3)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第二部分:现状分析(1)城镇保险市场现状、农村保险市场现状(2)二者市场现状异同分析第三部分:影响二者市保险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实证分析,通过对经典模型的简化来进行数理建模,推导出其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为计量分析做准备。分析不同的影响因素在城镇和农村不同类型的保险产品需求是否存在明显的作用机制。第五部分:结论及展望 总结城镇和农村双方在保险需求上的异同情况,并针对二者保险市场的,提出适当的转变建议,促进保险行业在城镇和农村的持续发展。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5.国内外研究现状:保险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城镇和农村由于经济发展、人口结构、消费储蓄方式等一系列不同导致了二者在保险需求方面的差异。对于城乡两地区目前已知保险的参保情况,国内外各学者均有大量研究,现总结部分理论如下:Elisabeth等(2020)研究指出,城镇家庭由于更好的教育环境,受到更多的金融教育,因此能够更好地理解政府的财政政策,受益于此,城镇家庭在补贴政策的政策支持下,将提高保险方面的支出。文章深度剖析了教育环境对城市居民思想观念的影响,城市居民更能够接受“提前支付金钱,保障自身安全”这一观念,但文章并未解决如何让农村居民更多参保这一问题。万秋月(2020)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差异研究发现,虽然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在人口数量上相差不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城镇的医疗保险制度优于农村。雎岚、薛常永等人(2021)认为,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及其不确定性势必会影响保险需求,我国的保险需求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呈正向相关关系。教育水平越高的地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保险需求的正向影响越大,而人口老龄化程度、城镇化水平和社保水平越高的地区,保险需求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正向影响则越小。这一观点与前文所说的教育影响城市居民对保险的观念相符,并且更深层次提出了教育环境外的更多的影响因素。陈淑芬(2017)研究发现,农村保险需求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关,中高收入农村居民有能力为家庭成员购买保险,而中低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没有形成购买农村保险的有效需求。但是,周宇轩(2020)研究说明,不同地区的农村家庭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保险需求之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李鹏飞、秦安琪(2014)研究发现,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可能会导致城镇居民的失业和家庭收入的减少,城镇居民为了更好地分配家庭收入,将会减少对保险的需求。李元(2014)研究指出,供给因素对城镇居民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而个人因素、单位因素、认知因素相对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教育环境给城镇和农村居民带来不同的消费理念,进而影响了其对保险的数量需求。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失业水平等则会影响城镇和农村居民对不同保险类型的需求。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月底前——提交开题报告2、2022年3月19日前——完成初稿、外文翻译、中期检查3、2022年5月14日前——完成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定稿4、2022年5月28日前——完成所有资料的整理、论文的再修改和装订工作,并准备好参加学院组织的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1] Jing Cai。 Alain de Janvry, Elisabeth Sadoulet. Subsidy Policies and Insurance Demand. 2020,110(8),2422-2453.[2] 陈淑芬,《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保险需求与商业性供给分析》[J],《纳税》,2017(34),152; [3] 桂世勋,《尽快解决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J],《人口研究》,1994(02),45-48; [4] 胡务,《农民工城镇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衔接》[J],《财经科学》,2006; [5] 雎岚、薛常永、赵田甜、丛雅芳,《宏观经济政策预期与保险需求》[J/OL],《消费经济》, 2021-01-12,1-16; [6] 刘昌平、殷宝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平衡与可持续性研究——基于国发[2005]38号文件形成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1, 32(1),19-24;[7] 李鹏飞、秦安琪,《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保险需求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对南京市291位居民的调查》[J],《中国商贸》,2014(03),160-162;[8] 李元,《兰州市城镇居民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4;[9] 庞晓东,《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 2015(24),94; [10] 王红宇、尹国,《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家庭消费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024),371-372; [11] 万秋月,《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差异性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12] 杨宜勇、辛小柏、谭永生等,《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研究》[J],《中国劳动》, 2009, 000(002),17-20;[13] 郑军、周宇轩,《农村家庭经济、区域差异与农业保险需求》[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3(05),50-58;[14] 周建再,《商业养老保险参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4;[15] 周宇轩,《农村家庭经济影响农业保险需求的区域差异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2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