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风险和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31 21:24:4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受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居民投资渠道少、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影子银行在解决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及丰富了居民投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带来了活力的同时,也给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埋下了隐患,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

本文将在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从形成原因着手,探索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应对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将通过研究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具体发展现状,探索其形成并蓬勃发展的原因,并从中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会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的影响,探索出提高我国在应对影子银行风险问题的能力的具体方式。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水平概述

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虽然比较晚,但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一大批学者对其形成原因及存在的风险进行了研究,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刘澜飚、宫跃欣(2012)对中国类影子银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影子银行的存在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11]。齐红倩,黄宝敏(2013)在《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以及刘强(2015)在《基于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的研究》一文中认为我国影子银行存在资金链不稳定和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袭翔、周强龙(2014)在《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一文中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影响了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冯科、王一宇(2016)在《 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研究》得到结论,影子银行从中长期来看,对于国内经济总值增速的影响是正向的。王喆、张明、刘士达(2017)在《从#8220;通道#8221;到#8220;同业#8221;--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演进历程、潜在风险与发展方向》一文中认为,未来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将朝着规范化、证券化、高级化的方向继续演进,不良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债转股等有望成为影子银行的新兴模式。

二、国外研究水平概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拟通过网络、文献阅读等方式收集到相关资料,并对此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借此了解把握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风险控制情况,同时拟采用、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文献检索法等方法,在上述获得资料的基础上,找出成因及具体特征。最后,提出能够提高我国应对影子银行风险的能力的对策。

5. 参考文献

[1]Gary Gorton,Andrew Metrick:Regulating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2010

[2]James R.Barth,Tong Li,Wen Shi,Pei Xu:China#8217;s shadow banking sector:beneficial or harmful to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 Policy,2015

[3] David Ramos Munoz:shadow Banking:The Blind spot in Banking and capital markets reform[J].European Company and Financial Law Review.20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