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视角的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分析及预警开题报告

 2023-02-21 09:41: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理论意义,本次选题通过基于财务视角上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分析及预警研究,对上市公司如何防范上市风险提出建议,从而能够及时预防。不管对投资者、企业经验者还是有关监管部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上市公司退市风险从而构建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预警模型,对有关的监管机构有效的监管上市公司以及订立相应的监管办法作出引导,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促进市场良性的发展。投资主体常常把风险测度转换成对企业财务情况的衡量。同时,公司治理的一些因素也会致使上市公司产生退市的风险,通过构建合理有效的退市风险预警模型,积极取得上市公司的运营出现严重恶化状况的风险预测信号,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实意义,我国资本市场缺少合理有效的退市风险预警,以致于很难对上市公司退市风险构成强有力的制约。一些上市公司将目前正在实行的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以及退市的标准作为衡量退市风险的标准,上市公司直到被实施了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甚至最终退市才发现公司的经营方面产生了问题,缺少风险防范的意识、压力感以及紧迫感。在借助了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以及风险分散的优势的同时忽略了公司总体的质量下滑。通过研究上市公司退市风险,进而对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预警进一步的完善,可让上市公司能及早的知晓自己存在的退市风险,督促上市公司去规范的运作资本,提升经营管理的相关策略,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提升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降低资本市场中因为上市公司的总体的质量低下所产生的系统风险,从而更好的维持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拟从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及股权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预警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综述进行定性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预警模型的因素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查阅相关数据库和相关信息之后,总结出本文所需要的相关指标的数值,然后本文用适当的计量方法,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反映出的问题,然后进行统计综合,并加以论证,通过实证模型的构建,提出我国上市公司防范退市风险的具体建议。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预警的研究内容比较丰富和全面,主要的研究路线是以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为着手点,比较分析以退市或存在退市风险的企业和稳健经营的正常上市公司不同财务状况特点,从而得到其各自的财务特征,然后建立风险预警模型,通过模型监测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变化预测其风险。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的美国学者利用单变量统计方法对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和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的上百个财务指标进行变量实证分析,尝试找出两类企业之间的不同财务指标特征。其研究成果证明了两类企业之间的各项财务指标确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利用单变量统计方法进行风险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是这种方法仅仅使用单个的财务指标就对上市公司退市风险作出评判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且未充分考虑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相互矛盾的可能性。紧随其后,Meyer和使用最小二乘法和线性概率模型来预测上市公司发生退市风险。他们用prob(y=1)=a β1x代表发生退市风险上市公司的概率,式中x表示企业财务指标变量,β表示x的参数,a是常数项,并且a和β是模型 y=a β1x ε的最小二乘估计(y=0,表示无退市风险上市公司,y=1表示有退市风险上市公司),Meyer、Pifer选取了三十九家退市公司和与其经营环境和条件类似的正常上市公司为配对样本,以这两组企业为研究样本。此项研究结果表明,线性概率模型的风险预警能力受到了时间的制约:在企业真正退市前一两年,约有百分之八十的企业可以被线性概概率模型成功的识别出来,但超出两年以上的时间,这个模型的预测能力就达不到要求了。线性概率模型还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缺陷而很少被采用。除此之外Friedman等对亚洲发生了金融危机这种情况进行分析,并且由于自身处于这种背景下,促成了“大股东支持”这一观点的出现,这种观点认为在对公司的股份改制进行推行的时候,大股东用上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予支持,大股东的这一种支持能够在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方面提供很大的保障,减少了上市公司发生退市风险的概率,Leuz经过分析发现,如果上市公司有着不好的发展前景意味着公司的成长能力比较弱以及现金流量陷入了困境那么意味着自由现金流量过于低,这些都会致使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中退出。Zuzaza Fungacova经分析后得出上市公司的国有股的持股比例、公司的规模大小、上市公司的股票的价格以及行业的发展前景在对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进行预测时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LaiL等对中国上市公司为满足上市要求而 进行的盈余管理以及公司治理和所有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作用进行研究,发现 进行盈余管理来防止退市的可能性,与大股东的持股数量以及董事会存在独立董事呈现反向关系。

在国内,张宜芳把我国的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和国外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放一起进行了对比,发现了骏国上市公司退市标准的相关主体只是对连续亏损这个情形这一种情况做出相关的规定,和美国的证券市场以及日本证券市场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距离。国外相对领先的资本市场不只是以盈利能力度量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而且把公司持续经营以及资产无法偿还负债的情形,上市公司没有遵守有关协议的情形加入到度量退市风险的标准中去,这也是值得我国学习的。王俊杰把*st托普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了上市公司退市的起因,认为上市公司退市的成因包含繁重的债务负担以及行业间的激烈竞争等。杨辉通过分析指出上市公司因为没有对营运资本进行良好的管理、不恰当的资本结构、相对比较差风险意识引发了公司的财务危机,乃至最终导致了公司的退市。韩臻聪、于丽萍对资本市场中退市公司进行研究认为,上市公司产生了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在经营上进行决策时候的失败、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够完善以及在财务上管理的不足。但是财务危机是造成上市公司面临退市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李明祥等通过所选择的有效的变量与Logit模型结合构建退市风险预警模型,来预测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张妍妍同样也是采用了财务数据来作为研究的变量,运用probit模型展开实证分析,实证的结果表明此模型可以良好的预测我国上市公司 的退市风险。并且从财务指标的结果表现和 非财务指标例如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的结果表现发现都会影响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李姿曼构建的预警模型除了考虑了财务指标,还考虑了非财务指标,其中包括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结构、股权集中度等方面。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文章结构:

1.总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2.概念框架

2.1退市风险

2.2上市公司退市风险的影响因素

2.3风险预警目标和功能

2.4风险预警方法

2.5风险预警指标

3.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及其退市风险的总体情况

3.1.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

3.2.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及流程

3.2.1.我国退市制度发展历程

3.2.2.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流程

3.2.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类型

3.2.1主动退市

3.2.2被动退市

3.3.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及其退市原因

4.基于财务视角下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指标体系的建立

4.3. 指标显著性检验

4.3.1正态分布检验

4.3.2显著性检验

4.4. 模型的构建

4.4. 模型的检验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分析结果与建议

5. 参考文献

[1]虞文美,方扶星.基于PCA-Rprop神经网络的建筑业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预警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03):83-91.DOI:10.16207/j.cnki.1009-4490.2020.03.016.

[2]曹强,方扶星.上市公司退市风险预警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J].铜陵学院学报,2020,19(04):33-37.DOI:10.16394/j.cnki.34-1258/z.2020.04.007.

[3]刘辉. 我国上市公司退市风险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20.DOI:10.27790/d.cnki.gahgy.2020.00004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