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C堡为受体的穞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落粒性QTL开题报告

 2023-02-15 10:12: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水稻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养活了近一半的世界人口。

在中国,也有将近60%的人口将水稻作为主食,因此追溯栽培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具有很大的意义。

研究水稻的起源和驯化过程发现:在生理特征方面,野生稻种子成熟后大多容易落粒,而栽培稻种子成熟后几乎不落粒,使得人们更容易收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研究是利用C堡和穞稻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基础,对该群体进行田间水稻落粒性的表型数据采集以及114个SSR引物分子标记基因型数据,利用QTL IciMapping3.0软件,鉴定水稻落粒性QTL位点。

主要内容1)实验材料易落粒亲本穞稻、难落粒亲本C堡,164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2)实验方法① 利用两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② 在返青期剪取叶片提取DNA进行分子基因型鉴定,获得分子数据③在成熟期剪取稻穗进行落粒性鉴定,获得田间数据④利用ICMapping 3.0进行分子数据和田间数据的相关性分析,检测水稻落粒性QTL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1、分析前人已经发现并克隆的位点,对比自己发现的位点,是否有重合。

2、通过设计合理的落粒性测量工具,最大幅度减少数据采集的误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1、田间种植易落粒亲本穞稻、难落粒亲本C堡、124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种植于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

2016年5月12号播种,6月16日移栽,株行距17cm20cm,共166个小区,常规栽培管理。

2、DNA的提取及基因型测定在水稻返青期挂牌剪取164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小区叶片,每小区选2株。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本研究所选用的材料是易落粒亲本穞稻、难落粒亲本C堡,亲本的落粒性状差异显著,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覆盖了全基因组的96.54%,重组变异广泛,可以用于水稻落粒性的QTL定位。

2、对于水稻落粒性大小的测定,我们参照了Saeko Konishi 2006年发表在Science的方法,并通过适当优化,大胆利用推拉力计测量法测量脱落单个小穗所用的力,这相对于揉搓法还有下落法更加精确可靠。

3、本实验可进行水稻落粒性QTL的定位,为以后对落粒性主效QTL进行精细定位、筛选控制水稻落粒性的候选基因进行图位克隆打下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1)利用两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以C堡为受体,穞稻为供体,二者杂交获得F1,F1再与C堡连续回交至BC3F6。

对其进行SSR标记检测BC3F6各个家系的基因型, 2)水稻落粒性的鉴定推拉力计测量,原理为落粒性不同的两个样本之间拉断一个小穗所需的力不同,收取成熟期相同的稻穗,测量每个小穗上相同位置的籽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