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线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比较分析——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13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大大增加。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出城镇、工矿、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用地全面扩张的态势,据有关研究表明,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将扩大1056平方公里,耕地减少615万亩。据此计算,到2050年左右,我国耕地将减少1亿9千万亩以上,即每年约减少396万亩。而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当中,这一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城市土地的粗放式利用[1]。此外,一些行业、地区无序和粗放利用土地的现象也大量存在[2],即形成盲目而缺乏合理引导的外延空间扩张与低效而缺乏更新劳动力的内部利用并存的局面[3]。其中,开发区则是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的典型区域,容积率低、建筑密度低使其成为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的典型区域。

目前我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高达130多平方米,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用地人均82.4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人均83.3平方米的水平[1]。由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所带来的预期边际效益是相当可观的,因此,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动力机制、改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方式、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解决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峻的土地问题、生态问题及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此外,城镇建设用地又是城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的载体,对其建设用地的利用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镇的兴衰与区域的发展。其中,尤其是我国一线城市,其经济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高效发展。鉴于此,通过梳理目前国内外关于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及方法,将有效推动我国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的创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发挥区域综合效益、挖掘用地潜力为目标,结合我国一线城市土地集约经济利用水平,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比较分析我国一线城市(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差异。探究不同发达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及保障措施,以期实现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本究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挖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完善并充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容;其次,通过比较分析北京、上海、广州建设用地粗放利用的现状及各种经济、社会指标,构建一种适合评价我国一线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测算出北京、上海、广州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找剖析响不同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因素,探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途径,从而推动区域土地利用向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以内涵挖潜为主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第三,为政府制定有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法规提供依据,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土地管理部门对土地市场管理以及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第四,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调查法。本次研究借助网络以及相关文献综述的方法,查阅了大量有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及评价方面的文章。可以详细了解前人的研究,总结经验和方法,探究其存在的不足以弥补其中的缺陷。并且通过资料查找可以得出三个一线城市的经济指标,为本文写作提供充分的文献资料保证。

2、经济学方法。运用经济学方法处理三个一线城市的经济、社会指标,对我国一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1、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偏远城市或者县级地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口高度密集的一线城市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将通过比较分析北京、上海和广州土地集约利用差异,以发现我国一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差异,从而完善和充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基本理论和评价方法。

2、笔者将构建出适用于评价我国一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也有别于一般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大限度地为提高我国一线城市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提供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

2013.04-2013.06文献回顾,并结合新政策、新形势完成文献综述;

2013.09-2013.10确定研究题目,研究方向,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案,并做好调查的前期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