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赋税制度的变迁——基于一条鞭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8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与体系逐渐形成。而14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明朝朱元璋为皇帝且封建统治高度集权的时代。明代的税收制度以内阁首辅张居正财政改革为分界点,“一条鞭法”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制度。此时,明王朝正处由盛转衰、由局部稳定走向全面动乱之际,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张居正立志改革,振兴明王朝,其一条鞭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税制改革,它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堪称中国赋税史上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化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赋税制度的变迁是对明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这一时期的财政改革。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对制度变革的需要。税收收入作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近年来,我国税收制度正处于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的阶段,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因此,本课题从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入手,研究我国明代赋税制度的变迁,并分析其实际实行状况、跟进效果和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我国当前的财政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将以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为切入点,研究分析我国明代赋税制度的变迁,并分析其实际实行状况、跟进效果和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最终提出对我国当前财政和税收制度改革的启示。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重点是分析万历年间张居正的税制改革,“一条鞭法”等的具体措施、成效及影响,通过对明代赋税制度的变革的研究为我国当前的税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明代是中国传统社会后期急剧变革的时期,在赋役制度上的体现尤为深刻。明初尤其是洪武一朝,绘制鱼鳞册,颁行户帖、黄册,遍行里甲,强行佥役,军匠分籍等,在明朝的赋役制度创设上具有奠基意义。明代赋役制度的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发展至今,成果累累。研究内容以三个方面为主:赋役制度及其文书、赋役征调与基层治理和赋役制度本身的演进变革。明代赋役制度史的研究分离于明史的总体研究,自成一系。得益于 20 世纪初新史学观念的引入。发展至今,共有70余年的学术史。20世纪30——40年代,从整体而言,系统的明代赋役制度史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经济史学家梁方仲实为奠基人。其陆续发表的《明代鱼鳞图册考》、《明代粮长制度》系列论文、《明代的黄册》以及围绕一条鞭法展开的论著等,明确把握住了若干最为核心的研究问题,并框定了基本研究语境。此外,日本学者清水泰次译入国内的《明初田赋考》、《明初之夏税秋粮》、《明代田土的估计》 等若干论文,质疑明清文献中的田额、 地亩数字和税目记载的准确性并引入援证,推动了一批辨析具体赋役数目论著的出现,成为三四十年代的又一种研究趋势。进入60年代后,明代赋役制度课题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仅全国各大高校开始着力培养相关研究人才,特别是史学界对所谓 “五朵金花” 等问题的热烈论讨,成为积极的推动力。同时,一批青年学者加入研究队伍,尤以韦庆远最具代表性,他于1961年出版的《明代黄册制度》 一书更注重黄册制度与其他典章制度之间关系的探讨,诸如分籍、里甲、鱼鳞册等,均有一定突破意义。此外,对粮长制度推行原因、里甲作用、一条鞭法推行后的丁徭与社会状况等,此时期都有新的阐释。80年代后,随着与西方及日本学界的交流与互动,明代赋役制度研究进入大发展时期。其表现有三:一是对“分流”观点和白银流动这一因素的重视。美国加州学派的“分流”观点以及弗兰克等人的白银理论对国内史学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如樊树志、万明等以世界史观、白银输入等视角考察晚明的财政赋役变革,尤其是与一条鞭法推行的相互关系,成果颇丰。

明代的赋役制度中,以“一条鞭法”最具代表性。它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推行的田赋改革, 在中国赋役制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就中国而言,关于一条鞭法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经济史研究的第一次高潮”,其中以梁方仲先生最为权威。早在1936年,梁方仲就发表了影响深远的长文——《一条鞭法》,此文不仅是我国现代学者对一条鞭法研究的开山之作,也是梁方仲一条鞭法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此后的二十年间,梁方仲又接连发表了《明代一条鞭法的争论》、《跋〈洞阳子集〉—兼论明隆万间江西一条鞭法推行之经过》、《明代江西一条鞭法推行之经过》、《释一条鞭法》、《明代一条鞭法的论战》、《明代一条鞭法年表》等专文,可视为梁氏一条鞭法研究的深化与拓展。通观梁方仲一条鞭法研究的所有成果,可以看出,他的研究除了针对一条鞭法这一赋役制度本身外,还包含了与之相关的明代社会背景、赋役制度的演变及社会经济意义等问题。也就是说,梁方仲对一条鞭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研究思路影响深远。上世纪50年代,在梁方仲之后,我国学者开始相继发表关于一条鞭法的文章。如石园的《明代一条鞭法实行的时代、背景、特点及其意义如何?》一文,从标题中不难看出此文的研究重点。史苏苑的《从明代的“一条鞭法”到清代的“地丁”制度——关于明清两代田赋之史的研究》一文,从赋役制度发展史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演变。田继周的《明代后期一条鞭法的研究》,考察了一条鞭法施行的概况,并重点分析了这一赋役制度的社会影响和性质。此外,还有胡思庸的《清朝实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和他沿用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有何不同?》、王方中的《明代一条鞭法的产生及其作用》等文。到六十年代,一条鞭法的研究继续向前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论文有张习孔的《试谈一条鞭法》,作者在论述一条鞭法改革出现的社会背景时,提到“资本主义因素已经萌芽”。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正值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说法与当时的学术环境有很大关系。李光璧作《试论中叶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兼论明中叶赋役制度的变化和一条鞭法的产生》阐述了农民起义对赋役改革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还有从地方史料出发,对一条鞭法进行区域研究,如高敏的《从豫北地方史料来看一条鞭法的几个问题》,陈守实的《一条鞭法施行后的丁徭问题——沈榜〈宛署杂记〉中所辑录的资料——万历二十年左右宛平地区的丁徭——丁徭基本性质的初步解剖》。另外,还有弈南针对与一条鞭法相关人物所作的《论海瑞的经济思想》等文。这一时期,学者们在延续梁方仲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对一条鞭法及其相关问题的某一方面做了更为深入的探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文章中开始频繁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阶级斗争”等字眼,可见当时学术氛围和政治环境对一条鞭法研究的影响。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一条鞭法的研究越来越细致深入,研究视野愈加宽阔,相关论著层出不穷。有一些学者继续沿着前人的足迹,深化了一条鞭法的研究,并对一些问题提出新的看法。具有代表性的有:余用心的《明代一条鞭法的考察》提出异于前人的新观点,认为一条鞭法的产生并非如前人所说的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所造成的。黄冕堂的《论明代的一条鞭法》(下)和袁良义的《从明一条鞭法到清一条鞭法》等文改变了前代学者大多对一条鞭法所持的否定态度,充分肯定了它历史意义。邓智华的《明中叶江西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刘志伟的《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地区里甲赋役制度研究》和吕杨的《橘化为枳:明一条鞭法的北方困境》等论著,研究了不同地区施行一条鞭法的具体情况,深化了区域研究。黄君萍、余三乐的《论明代中期著名经济改革家庞尚鹏》和韦庆远的《“百粤行将遍,三春思转穷”——论潘季驯巡按广东的政绩》等文则重点探究一条鞭法改革中的相关人物。随着社会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一条鞭法与明代社会及社会阶层的关系。代表论文有彭雨新的《明清赋役改革与官绅地主阶层的逆流》,该文论述了官绅地主阶层对一条鞭法的抵触。张和平的《一条鞭法与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周期性危机》分析了一条鞭法对晚明社会风气的影响。随着经济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更新,一些学者开始寻找新的视角来审视一条鞭法。如赵轶峰的《试论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试论明末财政危机的历史根源及其时代特征》和《论明末财政危机》三篇文章,提出“货币白银化”这一概念,将一条鞭法放在明代实物财政体制向货币财政体制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还有梅新育的《略论明代对外贸易与银本位、货币财政制度》,万明的《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白银货币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上、下)等论文,都将一条鞭法视作明代财政体制变革的一个侧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搜集并阅读资料确定或调整选题;

2.2022年12月:在前期搜集并阅读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2—3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论文等文献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翻译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状况、成果、观点,并进行文献综述,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并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