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2007—2016年数据分析开题报告

 2022-07-29 09:50:3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制造业是中国工业化的基础,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制造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构成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制造业的发展可以有助于在国际范围内提升国家竞争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章: 第一章是引言。

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研究意义。

第二章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中国制造业的缺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012年至2016年间,制造强国的全球力量指数在几个不同程度上有所不同,他们更多样化。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指数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总体而言,这与制造业强国战略的预期一致。

美国,日,德等国家的制造业综合指数仍排在我国之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二)研究内容与方法二、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一)中国制造业规模居世界第一(二)行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三)中国制造业能耗较(四)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仍然不足三、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一)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二)贸易竞争力指数(三)国际市场占有率四、影响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一)人口红利(二)产业结构(三)技术创新五、 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建议(一)充分挖掘剩余人口红利,优化人才结构(二)优化产业结构(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四)发展绿色制造

5. 参考文献

[1] 于明远.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 理论学刊, 2016(1):76-81.[2] 陈晓丹. 人口红利消失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D]. 山东大学, 2014.[3] 魏慧娟. 中国制造业走出困境需提高核心竞争力[J]. 经营管理者, 2016(23):31-32[4] 于明远, 范爱军. 人口红利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 37(2):3-11.[5] 鲁晓路. 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13):1-2. [6] 于明远. 生产性服务、结构软化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D]. 山东大学, 2017.[7] 张春英, 周新芳. 济宁儒文化产业发展趋势[J]. 济宁学院学报, 2014(5):107-1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