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旅游竞争力研究——以京、穗、杭、宁、沪、苏为例开题报告

 2022-07-13 15:14: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逐渐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发展型消费转变,人们的旅游消费也日趋增长。

同时人们的旅游方式也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富有内涵的休闲文化旅游转变。

尽管我国文化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近年来文化旅游发展迅猛,竞争也日趋激烈,当下我国文化旅游竞争力如何,演化态势怎样均值得业界和学界研究的一大课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及写作大纲:引言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文献回顾(二)国内相关文献回顾(三)简要评析二、文化旅游竞争力的相关定义和要素解析(一)文化旅游定义的理解(二)文化旅游竞争力的理解(三)文化旅游竞争力要素分析三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二)数据来源四 、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一)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二)文化旅游发展实力(三)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四)文化旅游接待能力(五)文化旅游经济支持力 (六) 文化旅游生态环境支持力五、区域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一)数据准备与处理(二)公因子的提取(三)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四)计算因子得分及排名六、样本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一) 样本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演化总体趋势(二)样本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差异分析七、结语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三:一是构建区域文化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二是根据评价模型确定评价指标;三是依据评价结果,对样本城市文化旅游竞争力演化总体趋势及各自差异分析,找出文化旅游竞争力演化的特征规律。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对文化旅游的研究相对较早,比较侧重研究某一个区域或城市的文化旅游。

目前对文化旅游比较权威的定义来自世界旅游组织,其将文化旅游定义为:#8220;人们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时所发生的旅行#8221;。

阿尔福#183;沃力(Alf H Walle,1996)则从思想形态方面分析,认为文化旅游是旅游者通过不同的旅游方式,在旅游过程中对文化产生不同理解的旅游体验[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论文选题和文献检索阶段(2022年11月15日-2022年11月30日):收集、阅读、分析资料和文献,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和论文构思。

2、开题报告和论文大纲阶段(2022年12月1日-2022年1月18日):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大纲。

3、论文初稿撰写阶段及中期检查(2022年1月15日-2022年4月10日):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初稿,并提交指导老师评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AlfH Walle.Habits of thought and cultural tourism[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4):874-890.[2]Howard Hughes,Danielle Allen.Cultural tourism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The views of #8216;induced image formation agents#8217; [J].Tourism Management, 2003, Vol.26 (2), pp.173-183.[3]Anthony J.Tighe ,Cultural tourism in the USA[J].Tourism management,1985(12):235-251.[4]M.K.Smith.Issues in cultural tourism studies[M].London:routledge,2009.[5]Agata Niemczyk.Cultural tourists: #8220;An attempt to classify them#8221; [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3, Vol.5.[6]Porter, M.E.Competitive Advantage.[M] .Free Press, New York, 1985.[7]Salah S.Hassan.Determinants of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n an enviromentally sustainable tourism industry[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0,38:239-245.[8]Elidiana Bashi.Cultural heritage of Albania #8211; a fabulous economic source for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ourism[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89-94.[9]Nur Izzati Mohd Rodzi,Saniah Ahmad zaki,Syed Mohd Hassan Syed Subli,Between tourism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411-420. [10]张晓萍.文化旅游与云南[J].经济问题探索,1998(7):32-35.[11]陈红玲,潘兆光,黄荣娟.逐步发展文化旅游,增强桂林旅游的竞争力[J].旅游经济,2011,(12):185-186.[12]蒙吉军,崔凤军.北京市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3,(43):139-143.[13]刘宏燕.文化旅游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5,(5):430-433.[14]伍晓奕,林德荣.跨文化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8,(6):29-35.[15]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6):4-7.[16]任冠文.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辨析[J].旅游论坛,2009,(4):158-162.[17] 吴 奇, 胡广阔, 杨国巧.文化与甘肃省旅游竞争力提升[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75-151. [18]侯燕.文化旅游业竞争力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10):171-173.[19]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323-326.[20]王洋,房殿生 .打造冰雪文化品牌提升冰城旅游竞争力[J].冰雪运动,2011,(5):91-93. [21]李杏,马婧,孙克勤.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庐山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12):1525-1528.[22]杨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框架中的#8220;文化#8221;因素分析:一个综述[J].旅游学刊,2006,(12):35-42.[23]陈洋,李道亨,贺正洋,黄李俊.生态文化旅游竞争力与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3,(10):119-12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