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中对β-葡萄糖醛酸酶起抑 制作用的成分的筛选与应用开题报告

 2022-12-28 10: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容:1. 甘草内成分对β-葡萄糖醛酸酶的抑制作用:首先以4-硝基苯基-β-D-葡萄糖苷酸(PAPG)为底物,小鼠菌液作为酶源,D-葡萄糖二酸-1,4-内酯为阳性对照,通过体系优化考察甘草内如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苷等十种左右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考察,再以SN-38G为底物,采用大肠杆菌β-葡萄糖醛酸酶进一步确证其抑制作用,分别求出抑制作用的IC50及反应的Km值。

确定甘草中对β-葡萄糖醛酸酶起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

2. 甘草对伊立替康药动影响的研究: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伊立替康及其代谢产物SN-38、SN-38G的方法,灌胃给予SD大鼠长期(16d)及短期(1d)的甘草提取物(1g/kg),尾静脉注射10 mg/kg伊立替康后,根据UPLC-MS/MS结果计算药动学参数,考察甘草对伊立替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甘草主要成分抑制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测定实验原理: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PNPG产生黄色的4-硝基苯酚(PNP),PNP在水溶液中显黄色,最大吸收波长为405 nm,通过测定PNP在405 nm处的光吸收可测得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力;在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下SN-38G转化为SN-38,通过测定SN-38的产量即可测得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力。

反应体系: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确定最适的菌液,吸光值在0.4-0.5左右;确定最适反应时间,在吸光值基本不变化的基础上时间控制在30min内;确定最适反应pH,保证酶活最大;根据米氏方程,通过双倒数曲线求出反应的Km值,确定反应所需添加的最适底物浓度。

β-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的反应体系则根据参考文献初步确定为:16.7μM SN-38G、不同浓度的甘草内单体成分与0.025M磷酸钾缓冲液(pH 6.8)、0.1%BSA在37℃预温孵2min,加入4U/mL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反应20min,以pH10.4 0.038M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终止反应,测定SN-38的产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工作计划

2022年1月至2月: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制备甘草提取物2022年2月至5月:筛选甘草中对β-葡萄糖醛酸酶的抑制作用的成分、甘草对伊立替康药动影响的研究、甘草缓解迟发型腹泻的效应研究2022年5月至6月:数据处理,撰写毕业论文

5. 难点与创新点

从对β-葡萄糖醛酸酶的抑制的角度,初步阐明甘草提取物缓解伊立替康诱导的迟发型腹泻作用的可能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