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竞争度对影子银行业务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02 10:40: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近年来不断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我国的银行业也产生了巨大变动,越来越高的行业竞争度无疑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优化了资源的合理配置。然而,从2007年放宽村镇银行的准入标准,到2013年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再到2014年进一步放松民营银行及外资银行的准入门槛,这些政策的实施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加严重的银行业竞争提高了运营成本,从而降低了银行的可得利润。存款,贷款等业务的竞争对影子银行也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影子银行一直是学术界和监管部门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话题,尤其是次贷危机的发生,让许多学者意识到通过金融创新所形成的影子银行体系带来的巨大风险及监管缺失是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

现有文献分别对银行竞争和影子银行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少有学者将二者联系起来。对于影子银行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国内的研究多开展于金融危机之后,且现有文献多集中于影子银行日益发展的影响及风险上,对于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相关文献重点关注银行监管或者金融管制等因素,本文则从银行业竞争角度入手,认为竞争也是影子银行兴起的一个原因,是对已有文献的有益补充。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在借鉴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著作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课题要求,对银行业竞争度对影子银行业务影响进行研究。首先,从理论上阐述银行业的各种不同种类的竞争,并提出竞争度的具体衡量方法,之后再提出影子银行业务的具体界定与指标,具体说明影子银行业务的各个种类与其工作模式。接着,将银行业的竞争度与影子银行业务两者联系起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实际关系,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具体来看,本文的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徐学超 ( 2012) 认为,中国影子银行内生于“体系内”,它是传统货币资金调控与银行监管理念及方法的落后不相匹配的结果。杨天宇和钱宇平 ( 2013)率先在对国内 125家商业银行进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回归之后,得出结论认为银行业集中度、竞争度均与银行业风险呈现正相关关系。学者们进一步研究结论支持了银行竞争增加系统性风险。周安 ( 2018)研究提出商业银行竞争会提升国内信贷成本。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经济增速换挡与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银行负债结构与经营形势改变,从而影响市场竞争环境,提升信贷成本; 另一方面,脱虚向实的顶层设计与强监管的政策同商业银行考核机制之间的矛盾,加深市场同质化竞争发展,最终提升信贷成本。国内学者郭晔和赵静 ( 2017)经过实证分析之 后得出结论,认为银行面临的监管约束越大,其通过影子银行业务应对市场上强有力竞争的行为就会越加激进,影子银行行为显著增强了存款竞争与银行系统风险之间的关系。

(2)国外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4 完成选题;

2022.11.15-2022.11.29对相关文献收集整理归纳,确定调研提纲,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巴曙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与风险管控研究[J].现代产业经济,2013,(5) : 15-19.

[2] 陈雄兵,银行业集中、竞争与稳定的研究述评[J].国际金融研究,2011, (5) : 47-56.

[3] 郭晔、赵静,存款竞争、影子银行与银行系统性风险[].金融研究,20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