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2022-07-13 15:25:3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专业的科技产业化服务机构,在科技资源迅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培育中小科技企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与潜力。

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成为各国政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成绩斐然,但仍存在发展中的实践和相关理论问题,并制约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快速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包括 1、介绍企业孵化器的内涵、类型、作用及其理论基础 2、介绍国内和国外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吸取国外企业孵化器的先进经验,为我国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找准方向 3、选取样本孵化器,构建孵化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所选取的样本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各孵化器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

4、分析比较各孵化器在环境、入驻企业筛选机制、融资机制、入孵企业毕业机制和收益机制等方面的不同,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探究造成各孵化器绩效差异的影响因素。

5、根据绩效差异和分析得出的影响因素,给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目前,关于孵化器绩效的评价方法尚不统一,而且没有一个评价框架被认为是完全有效的。

在已有的评价方法中,Allen和McCluskey 根据在孵企业雇员、孵化器运营时间、在孵企业成功率、服务的增加值,来评价孵化器;Mian 构建了一个大学科技孵化器综合评价模型, 该模型主要考察三类指标: 绩效, 管理政策和效果, 服务及其增加值;Sherman 综合使用宏观经济数据、问卷和电话调查在孵企业经理、孵化器管理者的数据来评价孵化器的绩效;Colombo 和Delmastro 比较孵化器在孵企业和未在孵企业的绩效指标差异来衡量孵化器的实际作用;;Bhabra-Remedios和Cornelius 认为, 应该将组织理论融入到孵化器的评价中,并提出了一个框架,分别包括孵化器的投资者、管理者和在孵企业;Abetti 则通过创造的就业量、成本削减效果、在孵企业成长和当地的失业率来评价孵化器的绩效;Ferguson 和Olofsson 将在孵企业与非在孵企业比较, 通过在孵企业的存活率和成长率来评价孵化器的绩效;Chan 和Lau 构建了涵盖九类指标的评价框架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实证发现, 孵化器所提供的服务和支持与在孵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相一致。

国内研究现状: 殷群(2008)指出对企业孵化器运行效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维探讨和评价,但归结进来,主要涉及三个关键指标:一是在孵企业成长能力,二是技术转移成效,三是在孵企业毕业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1月底前:选择论文题目。

12月底前:根据选题收集各类期刊和网站中与选题有关的文章,结合有关学习知识,在阅读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撰写、提交、修改论文开题报告。

1月底前: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把这些作为论文写作的实证基础,并撰写论文提纲,基本确定论文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殷群.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J].科研管理,2008,(1):42-44.[2]谢艺伟,陈亮.国外企业孵化器研究评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0):71-75.[3]张力.企业孵化器研究前沿与突破方向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6):58-61.[4]赵冬.试析我国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存在的缺失与局限[J].生产力研究,2009,(9):99-100.[5]苏竣,姚志峰.孵化器的孵化---三螺旋理论的解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3):108-110.[6]刘峰涛,王鲁梅.孵化器外部性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4,(5):82-84.[7]林民书,张树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企业化运营问题研究[J].软科学,2005,(6):78-81.[8]胡海燕,段韶芬,裴新涌,康世云.我国孵化器发展的现状、特点与趋势[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0):15-18.[9]杨珺,卢金鹏.基于聚类分析的科技产业孵化器运作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9):72-74.[10]梁云志,司春林.孵化器的商业模式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1):85-87.[11]刘素娟.大学商务孵化器价值创造项目的全过程集成管理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1.[12]郭良.探析孵化器在我国的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6):68-71.[13]李昕.高校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14]曹细玉.企业孵化器孵化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__________,(6):74-78.[15]张礼建,郑荣娟,程乐.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5-88. [16]Allen, D.N., McCluskey, R. Structure, policy, services and performance in the business incubator industry[J]. 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 1990, 15(2):61-77 [17] Mian, S.A. Assessing and managing the university technology business incubator: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7, 12(4): 251-285 [18] Sherman, H.F. Assessing the intervention effectiveness of business incubation programs on new business start-ups[J].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1999,4(2): 117- 133 [19] Colombo, M.G., Delmastro, M. How effective is technology incubators芽Evidence from Italy[J]. Research Policy, 2002,31(7): 1103-1122 [20] L觟fsten, H., Lindel觟f, P. Science parks and the growth of new technology-based firms-academic-industry links, innovation and markets[J]. Research Policy, 2002, 31(6): 859- 876 [21] Abetti, P.A. Government-supported incubators in the Helsinki region, Finland: Infrastructure, results, and best practices[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4,29(1):19-40 [22] Ferguson, R., Olofsson, C. Science park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TBFs--Location, survival and growth[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004, 29(1): 5-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