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宗教信仰调查报告——以大学生群体为例开题报告

 2022-07-20 14:11:3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现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同时它也是目前全世界大多数人的主流信仰。从精神层面来说,宗教反映出的精神文化现象及其特殊意识形态始终辐射般地影响着世人,正如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辐射红外线一样,每一个有人居住的地方都会有宗教的存在。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涌入,这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对于宗教信仰的研究对象而言,从宽泛的信教徒群体细化到大学生信仰宗教群体,研究对象的细化对于推动研究本身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宗教信仰这个命题一直有很多学者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研究,深入、具体的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时间不长,研究形成的成果也比较有限。

其次,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宗教信众,这一群体具有对宗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特点,表现为主动去参加宗教活动,主动去了解甚至最终加入宗教组织。研究和分析宗教如此吸引在校大学生的原因,使得高校思想工作者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改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总体情况

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8220;宗教热#8221;现象以来,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重视,比如王文东的《宗教伦理学》,杨萍的《兰州市少数名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等。学者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信教现象的现状调查分析、大学生新教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大学生信教现象的对策分析三个方面。其中比较有说服力的有李素菊的《青年与宗教热》,其中对当代青年中存在的#8220;宗教热#8221;现象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陈星波、字如祥的《对大学生加强民族观、宗教观与法治观教、育研究》中队当代大学生宗教观的现状及教育重点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但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研究方法上大多采用问卷调查法,而该方法存在一些任意性、缺乏科学的规范性;在研究内容上采用问卷抽样调查,其所得数据只能是大学生群体表面上有关宗教信仰的大致情况,缺乏围观层面的研究;在对策问题上主要集中在高校应如何采取措施,范围过于狭窄,还应包括家庭、社会等。

二、国外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前期2022.122022.4。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完成开题报告、初稿、中期检查工作、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实地调查。

2.中期(2022.4~2022.5。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等工作。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实现阶段性成果。

3.后期(2022.5~2022.6)。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资料的整理以及装订工作,准备并完成答辩。

5. 参考文献

[1] 陈旭.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问题与社会支持系统[M].人民出版社,2013.

[1] 王惠玲.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教育引导研究[M].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2] 高媛.论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D].渤海大学,20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