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劳动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研究:理论框架与影响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2022-08-03 11:07:3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理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扩大,户籍制度的约束也逐渐放松;同时,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由此,在城乡之间形成的“推拉”机制催生了大规模的城乡劳动流动人口。我国城乡劳动流动群体庞大,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8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2.91亿人,流动人口2.44亿人。在流动群体中,大部分是由农村流动到城市、从事非农职业的农村流动人口,他们在流动中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社会保障、社区管理、社会融入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近年来,媒体不断披露进城务工群体中普遍存在“合同夫妻”、“临时夫妻”等现象,城乡劳动流动群体的婚姻稳定性也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民政部公布的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446万对,比上年增长2.0%。我国公民持续升高的离婚率与城乡劳动流动规模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研究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则通过CGSS2017年的最新数据,通过构建城乡劳动流动影响婚姻稳定性的相关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回归分析,得出基准结果后再深入进行异质性分析,分析城乡劳动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拟解决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劳动力迁移与婚姻家庭的研究较早,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国外大部分学者认为,移民者移民到陌生的环境中,社会结构、文化等的差异较大,由于社会关系不稳定、不健全,由此而产生的不安全感会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的安排,从而对其婚姻稳定性造成影响。虽然国际经验与我国现况之间存在差异,但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

    Amith Ben-David认为,迁移这一行为过程将会对迁移者的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内部分工、家庭内部的权力分配等产生影响。因此,处理家庭内部矛盾时会与迁移前有所差异,易造成夫妻关系不和谐。Hill Kulu等认为在夫妻二人同时流动的情况下,妻子的就业、经济状况相较于丈夫受到的影响更大,从而会加剧夫妻之间的不对称,提高离婚风险。Alan de Brauw and John Giles(2018)指出中国的内部移民活动对留在外出务工社区的家庭的人均消费产生了积极影响,Parrado在持有类似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流入城市可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从而促进夫妻关系的和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完成毕业论文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29日前——进行开题报告撰写

    3.2022年12月31日前——进行毕业论文前期资料文献搜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马忠东,石智雷.流动过程影响婚姻稳定性研究[J].人口研究,2017,41(01):70-83.

    [2]徐海娇,杨哲.子女因素对青年农民工婚姻稳定性的影响——基于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7):69-72 76.

    [3]杜凤莲.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05):105-1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