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从劳动标准角度谈起开题报告

 2022-07-13 15:16:3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对TPP的研究近几年才兴起,题材较为新颖

TPP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最初是由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4个APEC成员签署的。此后,其成员国不断增加。在美国参与到TPP之后,学术界(特别是政治学界、经济学界)对TPP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TPP的研究逐渐增多。在国内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中,涉及到TPP内容的论文数量不多。另外,国内以TPP为主题的图书较少,一些经济类(特别是国际贸易类)的图书中有部分章节或主题涉及到TPP的相关内容。上述内容充分说明了选取TPP作为研究对象的新颖性,有利于在研究过程中产生新的成果。

2.对TPP的研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及写作提纲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TPP的研究主要是从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的。政治学方面的研究主要突出TPP的政治影响力,将TPP纳入到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亚太地区未来的国际体系格局中进行分析。具体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TPP对美国和日本自身的影响、TPP中遏制和挤压中国在东亚乃至亚太的正当利益空间和战略空间、对中国施压促使其遵守国际规则、削弱中国对现有的亚太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影响力等方面;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多是运用经济学的相关模型,对TPP的收益成本进行分析,具体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TPP对各国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影响、取消关税对各国国内经济(特别是农业、传统制造业等方面)的影响、对亚太地区现有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影响。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有:王霞(2011)对TPP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美国的经济、政治战略意图;姜跃春(2012 )、刘昌黎((2011)则是分析了日本的TPP战略和外交政策;关权(2012)则侧重于研究由于TPP的构建所带来的美国、中国和日本三国之间的相互联合、制衡等关系;徐长文(2011)、赵晋平(2011)主要分析了中国在面对TPP时的选择,即加入TPP还是通过其他国际机制和方式来#8220;对冲#8221;TPP对中国所造成的影响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杨泽瑞(2010)探讨了TPP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宋静(2011)研究了TPP对原有区域组织与自由化协议的冲击;陈福利(2011)则着重分析了TPP中知识产权的相关议题,认为这一议题将进一步引起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问题的高度重视和保护工作;徐家驹(2011)、亚丁(2011)都认为,一国选择加入TPP,将使得该国享有自由贸易(零关税)的待遇,当然,这也意味着该国要根据#8220;最惠国待遇#8221;的原则,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放自己的市场,放弃对该国国内相关产品的贸易保护行为,使国内产品和国际产品在同等的公平环境下进行市场竞争;陈曦(2012)则侧重于TPP议题中的国有企业的部分,认为TPP中涉及到国有企业市场行为规范的相关议题是美国对中国经济地位进行限制和规范的战略选择;沈铭辉((2012)、万璐((2011)、刘晨阳(2010)等都是直接引进成本收益分析、GTAP模型、公式与函数等经济分析工具来对TPP进行分析;陆圣(2013 )用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TPP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潜在影响;吴涧生,曲凤杰((2014)则分析了TPP、中日韩自贸区、' 1 O X#8221;等不同发展路径的选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刘昌黎((2011)指出,TPP的最初蓝本是基于APEC成员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仅仅涉及到部分国家,但是其开放程度在众多自由贸易协定中处于较高水平;杜兰(2011)认为TPP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在亚太地区的重要一环,美国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TPP的建立,在这一地区形成一个大规模的、由美国自己支配和主导、符合甚至高于现行的国际贸易标准的自由贸易实体;刘鸣(2011)主要通过TPP,分析了其巩固美国在亚太地区领导权的问题,认为TPP表明了美国对中国遏制的态度,但是由于美国在很多领域还要寻求同中国的合作,因此,这种遏制的方式是属于#8220;软遏制#8221;;巩胜利(2011)的观点是TPP有可能取代APEC,由美国主导亚太经济新秩序;齐洪华、崔日明(2013)指出了亚太国家间所签订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较多的现实状况;盛九元((2013)将TPP、中日韩自贸区等其他双边或多边贸易安排进行了比较,研究了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肖冰,陈瑶(2012)认为TPP将成为一个#8220;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下一代贸易协定的蓝本#8221;;薛荣久,杨凤鸣(2013)在分析日本参加TPP谈判的美日联合声明后认为由于双边贸易较为敏感,TPP没有必要在其成员国加入谈判时单方面做出取消关税的承诺;田凯(2013)研究认为,TPP是美国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8220;动力#8221;;杜兰(2011)认为TPP的发起包含东亚地区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这一原因;李向阳(2012)、杨洁勉(2012)认为TPP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手段,构成了对中国的重大战略威胁。

国外学者的主要研究包括:Brock R Williams(2013)认为TPP成员国已经成为一个不断扩展的亚太自贸协定网的一部分;John McKay(2002)则认为美国和其他的TPP成员国共同推动了基于取得共识基础之上的APEC; Jeffrey J. Schott(2004)则研究了TPP对多边贸易体系的影响关系;Mark E. Manyin(2012)将TPP被看做是美国对亚洲#8220;再平衡#8221;的一个重要的因素;Kevin R. Kosar(2009)对TPP中针对国有企业的条款,指出了学界对其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Mary Jane Bolle(2008)研究认为,作为TPP最为重要的成员国之一,美国自由贸易协定中关于工人权益所规定的范围和深度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着变化;Sandra polaski(2006)主要是对TPP绕开多哈回合进行研究,对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国与其他谈判方经济收益比较进行了分析; Peter Drysdal(2011)和Aaron Friedberg(2011)都持有TPP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手段这一观点;Meredith Kolsky Lewis(2010)认为TPP是一种全新的贸易安排;Jinn minJin(2012)指出了TPP的发起被很多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和学者认为是一种#8220;离心力#8221;,它撕裂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工作

2022年4月10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2022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中文期刊

[1]王霞,《美国TPP战略的主要特点-基于美国#8220;巧实力#8221;战略的解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年第6期。

[2)姜跃春,《日本参加#8220;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8221;谈判的主要考虑及其影响》,《国际展望》2012年第1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