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关系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5:16:4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讫今为止,现有的解释再分配政策主要集中在政党的作用,工会,经济全球化和各种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消费还没有系统地探索不平等的政治因素和再分配。具体地说,一个学术传统,电力资源的方法,属性政府的再分配努力的工人阶级的力量,更确切地说,工会和左翼政党。另一种思路--中间选民的方法--认为高水平的收入不平等燃料需求进行再分配。奖学金三分之一强调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政府有必要重新分配收入和财富,以缓冲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混乱,即以补偿视角为理论框架。别人的意思,认为经济全球化和再分配的努力是负相关的,自由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使其无法维持慷慨的分配政策。最后,行业职业结构也被视为塑造政府再分配的力度。在这种情况下,艾弗森和库萨克认为,在60年代和70年代,劳动市场的混乱与产业空洞化在社会福利的努力拓展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些理论提供了变异的国家,加班人士重要的见解。然而,仍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具体地说,为什么尽管猖獗的不平等的问题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一直存在,发达国家政府没有通过社会转移支付和税收做出应对这些趋势更果断的尝试,为什么增加收入不平等现象自1900年代初以来没有激起先进市场经济再分配更强劲的需求,尤其是在自由市场经济。通过将消费的不平等和再分配政治的研究,我们也许能解释这些问题的很大一部分。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试图把消费变成再分配政策研究,研究是否有因素允许中低收入家庭去维持他们的消费对政府再分配努力的任何冲击。本文着重于两个特别因素:获得信贷和获得廉价进口(尤其来自中国的进口)。我认为通过提高消费这些途径使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得到缓和并且阻止了公众对收入不平等的不满情绪的提高,从而减少政治性再分配。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现有文献认为,广泛的政治、经济和人口变量对再分配产生影响,包括工会和左翼政党的力量,全球化,使失业,,老化,女性就业和经济增长。然而,分析消费的影响尚未进行,这需要改变。著名的#8220;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8221;描绘的是美国,以及其他几个自由市场经济体,作为一种相对少的再分配方式的剩余福利国家。这种特性在许多帐户上准确地站着。在重新分配方面,美国与其他许多先进国家相比还不多。关于人们对福利的态度的各种调查也显示,美国人比欧洲人更不愿意重新分配给穷人。尽管如此,制度之间的差异可能会比这一特性更为深刻。从早期毛利人开始起,通过扩张信用而不是收入再分配一直对美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提高生活水平。美国的信用体系发展初期,信用创造工作的公民富裕的物质生活的作用,必须仔细考虑对可见下慷慨的再分配政策的发展。沿着这些线,一些学者已经开始改变我们的福利和再分配制度比较理解。同样,虽然这项研究仅限于发达国家,但这里的趋势分析绝不是发达国家独有。近年来,信贷扩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也越来越普遍了。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消费与再分配之间的联系是值得的。皮尔森和布雷迪等指出,因果因素形成的政治福利和再分配过去--最明显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扩张不能指望完全解释当下时代的政治动态和政策选择。在最近的时间,我们还必须考虑大大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函数的因素。

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这项研究在国外研究的比较多,但只触及在发达国家政治和社会福利表面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管理消费。更微妙的结果和明确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国内的研究比较少,但也有一些研究,比如中国制造与美国就业关系的研究,出口到美国的 #8220;中国制造#8221;产品从生产、流通及研发等渠道为美国创造了就业机会,然而这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文章主要研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制成品中所包含的美国中间产品及其对美国就业的贡献。并得到明确结论中国对美国的制造业出口推动了美国制造业为美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来检查主要解释变化之间的关系,能让感兴趣的--即消费者福利,获得信贷,以及获得廉价进口和因变量,重新分配工作。分析包括来自20个经合组织国家的数据。依赖和独立变量的观察单位是国家年。为了帮助隔离的主要解释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我在分析包括来自文学的几个控制变量--即工会密度,左翼党权力,经济增长,老年人的比例人口,失业率,制造业占总就业,女性参与劳动市场,收入不平等以及两个变量捕获经济全球化。

5. 参考文献

【1】Villoria N (2009) China#8217;s growth, world food prices, anddevelopingcountriesexports.2009 Annual Meeting, Agriculturaland Applied Economics Association, 26#8211;28 July, Milwaukee, WI.

【2】Lai P (2004) China#8217;s foreign trade: Achievements,determinantsand future policy challenges.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12: 38#8211;50.

【3】 Kaplinsky R (2005) Globalization, Poverty and Inequality: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