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的减贫效应研究——来自S省3个贫困县的经验证据开题报告

 2023-02-26 0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驻村工作队这个概念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提出,这可以追溯到反围剿时期,就有驻村工作队到某个村庄或某片村庄工作。工作队员主要从省市县机关优秀干部、年轻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或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先。几十年来,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人员们驻扎基层,为基层的发展出谋划策,兴办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驻村工作队更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为着力解决驻村帮扶中选人不优、管理不严、作风不实、保障不利等问题,更好发挥驻村工作队脱贫攻坚生力军的作用,就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2月24日印发并实施了《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四大基本原则,规范了人员选派,指出了十大主要任务,并着重强调要加强日常管理、加强考核激励及强化组织领导。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将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脱贫村作为重点,严格人选把关,加强管理考核,强化组织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这一份又一份文件可以看出,党中央是充分肯定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历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的,并且支持继续使用这一方式来大力推动乡村振兴。

然而,对于驻村工作队在助力乡村脱贫这一任务中是否发挥了作用、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是否发挥主要作用、是否产生负面影响等问题,学界争议较大。一种观点认为,驻村干部制度有助于解决基层党组织纪律涣散,领导力不足的问题,促进村庄组织建设融合基层社会,能动用能力和关系为村庄的建设拉来优质资源和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其前瞻性的眼光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扶贫产业,阻力贫困村摆脱贫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驻村干部常常缺乏乡土权威,由于不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及语言,在实际的基层治理里往往发挥不了什么大的作用。作为上派的外来干部,和当地村民存在一道信任鸿沟,难以在短短的任期中与基层民众建立亲密感情,实际工作的推进往往阻力满满,因而常常被排斥在乡村治理体系之外,甚至本人都对驻村工作不上心,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作用。针对两种观点,部分学者建立了不同的模型,部分学者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这一问题作出了较合理的解释。

2020年,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对驻村工作队的减贫效应进行研究,在学术上,有利于厘清其各元素与脱贫之间的关系,更好的对脱贫进行归因,对脱贫工作作出比较精准的数据化的衡量与评价;在实践中,有助于找到现存情况中工作队存在的问题,是否工作重心偏离,是否资源投入不当等,对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作出及时的调整,防止制度性返贫,更好地维护脱贫攻坚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2.1研究内容: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驻村工作队这一扶贫脱贫模式的理论基础上,首先分析这一模式的现状和利弊,然后通过整合S省三个贫困县75个村庄的问卷调查信息,采用案例分析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找到驻村工作队这一基层帮扶模式和贫困之间的关联,得出本文的一般性结论。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驻村工作队在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建议。具体来看,本文的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一、导言: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与内容构建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驻村工作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很重要的一部分,国外对此鲜有研究,顾本文主要介绍国内的研究现状。驻村工作队这个概念提出的比较早,近些年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问题的日益重视,学者们对“驻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投入的关注增加,研究角度日益细化,内容也日益丰富。

在研究内容上,罗兴佐(2019)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他以时间为轴,先从这一基层帮扶体制的历史传统性讲起,然后讲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新任务与新要求,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优势以及发挥的作用,并对驻村工作队的治理方式、组织架构、运行逻辑等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在文章最后针对新形势新问题给出了建议。谢小芹先后提概括出两种基层治理方式,即“接点治理”(2016)和“双轨治理”(2017),即将代表国家权力的第一书记和代表基层自治的村支书作为乡村治理的两个轨道,将上层下派的驻村干部作为实现两轨有机联系的接点。刘建生、涂琦瑶、施晨(2019)提出了“双轨双层”的方式。虽然叫法略微不同,但核心内容是相同的。如何使这种治理方式的优势充分转化为效能呢?钟海(2022)年概括指出,要把握制度运行实效和异化。实效前文已经很详细的讲过,此处不赘述。异化存在已久,钟海总结出三点,即“制度运行不正式”、“帮扶失准”、“形式主义”三大方面。这几年,针对如何这些问题,学者在不同方面展开过诸多研究,角度各异。王维、向德平(2020)从工作机制角度切入,认为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机制应从“嵌入”到“融入”转变,以避免现存的双轨矛盾摩擦情况。邓燕华、王颖异、刘伟(2020)从组织特性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混合科层组织”特性基础下驻村工作队的运行和功能。钟海(2020)从运行方式角度出发,认为驻村工作队既非以一种“科层化”运作方式运行,又非一种“反科层化运作”的“逆轨”运行方式运行,而是一种超越“常轨”“逆轨”等运行方式的“超常轨化运行”实践样态;丁波从行动逻辑角度展开研究(2019),基于两村进行实证研究,从村庄治理的两种不同结构即冲突型与合作型出发,探究了驻村人员和村干部的不同的行动逻辑。不管是从哪方面切入,最后每篇文献都会落脚到“让农民得到实惠”这一中心思想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5-2022.12.31 选题、开题、确定写作调研提纲,文献收集、整理分析

2022.1.1-2022.1.18 实地调研、提交资料、整理分析

2022.1.19-2022.4.20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邓燕华,王颖异,刘伟.扶贫新机制:驻村帮扶工作队的组织、运作与功能[J].社会学研究,2020,35(06):44-66 242-243.

[2]王晓毅.精准扶贫与驻村帮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03):56-62.

[3]丁建彪,张善禹.驻村工作队在农村贫困治理中的多重功能[J].社会科学战线,2021(08):176-18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