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扩容的准自然实验开题报告

 2023-08-30 08: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区域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扩容的准自然实验

1.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新阶段,缩小区城差距、提升增长效率、实现协同发展已成为新发展目标,区域一体化正是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自“十一五”以来出台或批复了70多个与区域一体化相关的政策,涉及多个核心经济区,2018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区域经济一体化视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攻关期,产业结构优化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参与一体化地区,也是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出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该纲要指出长三角区域要积极推动跨区域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突破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快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构建长三角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因此,长三角亟待加快构建跨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来推动长三角城市间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

基于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国内的有关领域研究数量和成果比之国外较多,主要的研究主题都围绕“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展开。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针对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会选择聚焦于长三角扩容情形来开展相关实证研究。但总览国内研究现状,学者对于长三角扩容进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仍不够深入,普遍停留在国内普遍的大环境下;同时受地方局限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相关研究在时效跟进度上有所欠缺,有较大的研究进展空间。

目前笔者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到“区域一体化”主题相关文献1170篇,筛选得可利用文献129篇;检索得“产业结构升级”主题相关文献3959篇,筛选保留其中59篇。笔者以此共计188篇文献为研究基础,结合“长三角扩容”相关文献97篇,进一步研究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

2.概念界定

2.1区域一体化

早期理论界一般认为,Zoff [1] (1986)认为区域一体化是地区之间通过联系和分工合作,最终紧密结合起来,构成的地域发展综合体。Machlup认为区域一体化的组织个体不仅仅局限于主权国家,国家内部区域同样也是[2]

如今区域一体化概念不断扩大领域,定义的视角也越来越多元化。孟庆民[3](2001)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为位于不同空间的不同主体的目的都是追求经济利益,从而在各个市场上都追求一种相对统一的水平,这就是产生区域一体化的过程。所以区域一体化不仅是状态与过程统一,还是手段与目的统一。

已有的研究逐渐趋于聚焦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如李平[4](2005)认为集聚效应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显著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和产品的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而陈柳[5](2009)提出文化融合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但其中只有优良文化的融合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此外,范舒雅[6](2020)将区域一体化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理区域相对接近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谈判和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形成的经济联盟,并制定共同政策和措施,实施共同的行为准则,提供更具体的共同目标,实现该区域每个参与者的产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内的专业化分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开发生产技术并不断改善区域内各个主体的经济福利。

综上,现有研究对区域一体化的界定大都围绕经济建设和资源配置展开,对区域间经济发展方向和模式有较高的指导性。但总体看来,该研究领域对区域间政策和产业结构同质化层面的研究不够充足,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扩展研究视野。笔者认为范舒雅的观点针对区域一体化所涵盖的特征面较为丰富,设计资源配置、经济效益、生产技术和要素流动,与本课题涉及到的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有较高的契合度。

2.2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或趋势,根据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产业结构的升级表现为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占主导逐渐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主导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越来越小,而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从要素特征看,产业结构演进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从价值构成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从低附加值产业占主导向高附加值产业占主导发展的过程。从劳动生产率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从低劳动生产率产业向高劳动生产率产业发展的过程,产业结构的演进还表现在从低加工度产业为主上升到高加工度产业为主的过程。

当下学术界普遍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指在特定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资源条件下,按照一般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提高产业的结构层次和发展水平,以保证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一种经济活动。

3.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进程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分别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融合化角度,梳理了测度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文献。

(1)产业结构合理化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学者们大多选取泰尔指数与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吴江和封晓庆[7] (2006) 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对四川省自1978 年以来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构偏离度的测度方法也相继得到了伍学林[8] (2011)、朱相宇和乔小勇[9] (2014)的的运用。考虑到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结构偏离度的反向关系,韩永辉[10] (2016)采用结构偏离度的倒数来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既保留了产业结构偏离度的优点,也衡量了不同产业的重要性。干春晖等[11] (2011)在结构偏离度的基础上考虑了不同产业在经济体内的相对重要程度,引入泰尔指数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李太平和顾宇南(2021)等[12]学者也运用类似的方法来计算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马庆[13] (2020)引入了“合理结构比”的概念改进了传统的结构偏离度,考虑了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性。

(2)产业结构高级化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学者们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测度主要是通过三次产业比值的变动关系来实现。干春晖[11] (2011)等通过计算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来代表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范方志和张立军[14] (2010)则采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产值之和占GDP的比重来代表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王立国和赵婉妤[15] (2015) 认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进步,因此他们运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徐敏和姜勇[16] (2015)引入了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法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高级化程度。罗勇和高爽[17] (2019) 考虑到不同产业重要性的差异,通过对三次产业进行赋权,度量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动态变化。

(3)产业结构融合化

学术界关于产业融合度的测算方法尚未达成统一意见,现有研究中测算融合度的常见方法主要有投入产出法、相关系数法、赫芬达尔指数法、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等。

投入产出法是基于投入产出表进行产业融合的测度;相关系数法,也称专利系数法,它是指通过所选产业的专利占比构建衡量产业间融合程度的相关系数矩阵,相关系数即视为融合系数,并据此评价产业间的融合度;熵值法通过各指标下不同样本数据的比重计算对应指标的熵值,进而根据指标的差异系数和信息熵求得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对整体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4.区域一体化对产业升级的影响

关于区域一体化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区域一体化对制造业分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绩效的影响等方面。

已有大量文献从不同角度研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第一,技术选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黄茂兴、李军军[18] (2009)认为,通过合适的技术选择、合理的资本深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二,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Porter Linde[19] (1995) 认为,合理的环境规制能够激励企业优化资源配置并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生产率。第三,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Peteretal[20] (2012)认为,恰当的产业政策有助于引导创新,从而提高产业创新效率。

多数研究认为市场一体化能够降低城市间贸易壁垒,降低产品和要素的流动成本,产生区域性的规模效应,从而增强产业合理化水平,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盛斌等认为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人均GDP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内陆地区的影响更强。李雪松[21] (2017)等以长江经济带城市为例,验证了区域一体化对TFP的影响,认为在区域一体化战略框架下,地方政府基于共同的战略目标考虑,积极推动区域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内资源高效流动和整合,从而带动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陈喜强等[22] (2019)认为政府主导的区域--体化战略可以弥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市场趋利性和盲目性所带来的失灵问题,改变区域内部地方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格局。

然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虽然市场一体化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但发达地区往往具备显著的区位和技术优势,这导致制造业仍然在发达地区之间进行转移和调整,影响产业结构优化[23]。比如,陆铭[24]等(2009)认为在市场一体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分割市场有利于当地经济增长,从而进一步引发地方政府间的分割市场竞赛,导致经济开放加剧地方保护。陈喜强[25]等(2017)在考虑区域一体化战略具有身份治理效应的前提下,发现受到政府干预和经济--体化发展机制交互作用的影响,珠三角一体化虽然能够提高制造业合理化水平和产业分工,但降低了制造业高级化水平。

5.课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已有文献对长三角一体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含义和测度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学者们对于长三角一体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研究较少,并且对于全国的研究比较多,对于长三角等重要区域研究相对较少。进行全国性研究时,由于受到区域差异和政府干预等因素影响,一体化水平和产业发展基础差异性也比较大。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过于宏观,难以落实到具体,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之一,尤其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提出以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研究环境较为完善,且对其他区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因而未来课题研究应进一步将区域一体化政策与产业结构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并进行广泛的政策效果检验,从多角度深入探讨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丰富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相关研究。

6.研究意义和价值

(1)理论意义

本文以经济学、区域一体化及协同学等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定性及定量分析等方法,对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情况进行分析,有助于丰富现有的研究理论体系。

(2)实践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经历由高速度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时期,传统要素在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正在下降,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则成为我国长三角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于解决国内难题和更好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时代意义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为引导,为顺应时代潮流,在当今国际形势大变革下,务必要保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强劲的经济实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来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情况,及时尽快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助力国家战略的推进,这是很有意义的。

7.参考文献

[1]安虎森,李瑞林.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和实现途径[J].湖南社会科学,2007,05:95-102

[2]法里佐夫.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合作[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6

[3]孟庆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与机制[J].开发研究,2001(02):47-49.DOI:10.13483/j.cnki.kfyj.2001.02.014.

[4]李平,陈娜.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72-75.DOI:10.16822/j.cnki.hitskb.2005.02.016.

[5]陈柳,于明超,刘志彪.长三角的区域文化融合与经济一体化[J].中国软科学,2009(11):53-63.

[6]范舒雅. 区域一体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20.DOI:10.27150/d.cnki.ghdzc.2020.000365.

[7]吴江,封晓庆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J].财经科学2006(07):102-109.

[8]伍学林四川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结构的影响[D].社会科学研究,2011(04):102-107.

[9]朱相宇,乔小勇北京第三产业就业潜力与调整升级一基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国际比较与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4(02):64-68.

[10]韩永辉,黄亮雄,王贤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进生态效率了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究,2016.3304):40-59.

[11]干春晖,郑著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D].经济研究,201 1,46(05);:4-16 31.

[12]李太平,顾宇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基 于长江经济

带的实证分析[J/OL].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78-87.

[13]马庆行业视角下的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协调性研究一基于改进的结构偏离度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10):94-98.

[14]范方志,张立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36-48.

[15]王立国,赵婉妤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01)22-29.

[16]徐敏,姜勇.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能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32(03):3-21.

[17]罗勇,高爽异质性人力资本、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12);:41-50.

[18] 黄茂兴,李军军.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 2009, (07): 143 -151.

[19] Porter M E,Van der Linde C.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 [J]. Joumal of EconomiePerspectives, 1995, 9 (04): 97 -118.

[20] Peters M, Schneider M,Grieshaber T, Hoffmann V H. The Impact ofTechnology-Push and Demand-Pull Policies on Technical Change---Does the Locusof Policies Matter? [J]. Research Policy, 2012, 41 (08): 1296- 1308.

[21]李雪松。张雨迪、孙博文:《区域一体化促进了烃济增长效率吗?一 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年第27期,第10页。

[22]陈喜强、耶丽:《政府主导区域一体化战略带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吗?一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的考察》,《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第43页。

[23]银溫泉、才婉茹:《我国地 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烃济研究》 ,2001 年第6期,第3页。

[24]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刷地方保护?》,《烃济研究》,2009年第4期,第42页。

[25]陈喜强、傅元海、罗云:《政府主导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影响制逄业姑构优化研究- -以泛珠三角区域为例的考察》,《中国软科学》,2017年第9期,第的9页。

[26]B ougheas, S. , D emetiades, P .O. and Mamumeas , TP.2000 ,“Infrastructure, Speci alization,and EconomicGrowth”,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33,pp:506-522.

[27]Chemozhukov V,Hansen C. Instrumental quantile regressi oninference for structural and treatment effecet models[J]. Journal ofEconometrics. 2006,132(2): 491-525.

[28]韦倩,王安,王杰.中国沿海地区的崛起:市场的力量[].经济研究, 2014, 49(8) :170-183.

[29]黄文,张羽瑶.区域一体化战略影响了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吗?一一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实证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 2019 (6) :14-26.

[30]王波.国内市场一体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7,19 (4) :34-44, 68.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基本内容

1.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相关文献资料,阅读并分析各类文献,了解研究现状;通过广泛搜集有关区域一体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等领域的相关文献,将其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梳理相关细分领域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相关研究,并从理论层面上对区域一体化的内涵以及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2、访问调查法:通过访问高校图书馆和经济发展部门,选取一些特定领域专家和数据所有者获取确切信息,对数据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课题完成者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完成了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与管理、战略管理、公司治理等课程的学习;

2、对个人商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具有较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