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性别歧视动因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13 15:42:5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下降。

大学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而还未完全走进社会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

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183;,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以应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问卷调查分析有哪些歧视类型,对研究数据分析研究找出这些歧视类型之间的分布情况以及分别的严重程度,对每一类型的歧视深入研究结合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大学生群体本身、雇主群体来研究其实现象的原因,从法律制度、思想观念转变等方向来对现有真实情况作出应对策略。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主要研究了对少数民族成员和女性歧视,即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关于性别歧视,前新古典理论主要研究工资差别,认为女性低收入的原因是习俗与公众舆论,女性就业的从属特征,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工会支持,生活标准较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面窄等。

(1)、福西特(Fawcett,1918) 对女性劳动生产率低的观点提出质疑,她从一战期间军火企业找到依据:射弹厂的女工产量是工会会员的男工的两倍。她认为女性总体低收入是由于她们被排挤在更广泛的产业部门,这些部门被工会控制,工会主义不仅限制了女性就业,而且降低了产出率。埃奇沃思(Edgeworth,1922) 和福西特(Fawcett,1917,1918) 提出拥挤假说,认为女性收入低于男性在于她们就业被限制在狭窄的职业领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首先设计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针对调查问卷分析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歧视现状和歧视类型。

(2) 对于整个就业现状将与中国宏观就业形势与人口分布等因素结合。对于不同的歧视类型如性别歧视、区域歧视、城乡歧视、外貌歧视等从可能引起歧视的经济原因、政策原因、心理原因等结合从大学生本身与雇主两方面来考虑应用歧视理论以及模型建设对其进行研究并分析原因。

(3) 对于就业歧视现状提出从不同角度的应对策略。包括从政府角度出发的应对策略,从企业角度出发的应对策略,从大学生群体本身的应对策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Marcus Alexis. A Theory of Labor Market Discrimination with Interdependence Utilities [J].Racial and Other Discrimination, 2001, Vol. 63, No.2.[ 美] 坎贝尔#183;R#183;麦克南、斯坦利#183;L#183;布鲁、大卫#183;A#183;麦克菲逊:《当代劳动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年版。

[2] 周长征:《劳动法原理》,科学出版社,2004 年版。

[3] 王昌硕:《消除就业与职业歧视--建议批准国际劳工组织第111 号公约》,《中国改革》,1999 年第6 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