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就业质量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2022-08-02 10:41:4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文化进步、人民幸福等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地位。而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中也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高校大学生中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发展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在就业质量问题上差异更是突出。

随着每年我国毕业生的不断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贫困生与非贫困毕业生之间的就业竞争也更加激烈,受制于地理位置、生源质量、原生家庭情况,社会评价等影响因素,贫困生往往处于较为弱势的就业地位。高校毕业生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更是关系到千万个困难家庭,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稳定,必须引起重视。因此,分析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整体就业质量之间的差异,有益于发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贫困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也为高校关注和解决贫困生就业难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研究以南京财经大学2016届至2018届的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数据为基础,将全校3年来的毕业生作为样本,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统计数据涵盖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业行业、单位性质等方面信息。

研究中,以就业质量作为因变量,将其划分为,就业率、工作职位类型、工作所属社会阶层三项指标。以性别、生源地类型、原生家庭社会阶层、父母的职业类型、就业区域等作为控制变量,将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身份作为核心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由于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较多,所以采用多元回归统计分析来明晰诸多因素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所产生的影响,通过SPSS17.0中的描述性统计功能,所得结论将对数据建模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

其中,性别为虚变量,男生取值为1,女生取值为0;生源地类型为虚变量,城市户口取值为1,农村户口取值为0;就业区域为虚变量,江浙沪地区取值为1,其他地区取值为0。原生家庭社会阶层根据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是大阶层分析》一文,将中国社会阶层划分为十类: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本文将该十类阶层又大致分为高中低三个较为宏观的阶层,高级包括: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中级包括: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低级包括: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并相应赋值,高级取值为3,中级取值为2,低级取值为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蔡颖针对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起薪差异,利用了某高校5年来的学生管理数据,采用了OLS回归、分位数回归及分解方法,对23544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起薪差异的研究。其将毕业生的薪资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通过研究发现在收入分布的中低端,个人禀赋是造成起薪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收入分布的高端,社会普遍存在的歧视是引起薪差异主要原因。该研究是从薪资的角度分析贫困毕业生与非贫困毕业生的差异,并提出了政府应该加强贫困生扶助、高校健全贫困生“助学、助就、助创”的三助体系,企业积极参与“三助”体系的方案,以改变贫困生在就业方面所处的弱势地位。

陆学艺提出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发生变化,相比于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已经发展地更为细化,他提出当前中国主要的社会阶结构大致分为十类: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本研究即采用了这一分层理论用于分析毕业生原生家庭的所属阶层与毕业生工作后所属阶层的关系。

孙久文、卢怡贤在“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研究”中提出,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 “中国反贫困的核心问题与行动方略”等一系列问题,是对传统贫困理论的深化创新,更是对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导。以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石与实践渊源为基础,认为其以全面小康为思想起点,通过强化目标导向、完善组织保证、实施资金保障等方式,实现扶贫扶志相结合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拟订提纲。通过学校图书馆书籍、电子网络、杂志以及硕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所有与论题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总结并提炼出提纲,填写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至3月,完成初稿。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按照前期拟订出的提纲,充实论文的内容,并对其加以具体分析论证,完成论文初稿。

3、2022年3月至4月,反复修改初稿。仔细阅读初稿,对其不足之处以及语句不通顺之处进行修改,并查阅近期文献充实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蔡颖.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起薪差异的实证研究.高教探索.2017年:115-121

[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分析.学习与实践.2002年:2 56-64

[3]孙久文;卢怡贤.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研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113-1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