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扩展政策对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研究: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例开题报告

 2022-08-15 09: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扶贫一直是我国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在扶贫脱贫方面的成就瞩目,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数据,截至2019 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已降至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0.6%。但与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相较,我国贫困形势仍然严峻,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此之后中国的贫困性质改变,相对贫困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关注焦点,贫困治理模式迎来转型阶段,扶贫情况更加复杂。2020年前的扶贫工作的研究分析,将对此后的实践产生重要的指导和经验意义。

习近平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演讲中提及“扶贫必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一环,人口综合素质落后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能有效提升贫困人群脱贫致富的能力,从而于长远意义上发挥扶贫脱贫的作用。

性别差异是我国教育贫困的突出表现之一,根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全国的男女文盲率分别为2.42%和7.52%,性别比约为1:3,云、贵、宁、藏等省份的女性文盲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现象更加突出,在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女性群体的教育更容易受到忽视。因此研究教育扶贫政策对于女性群体产生的政策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文以两免一补政策为例,基于实证分析,研究教育扶贫政策对女性受教育年限的影响,评估该政策对女性群体的增智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针对教育扶贫的研究分为理论和实证两个部分,大多集中于教育贫困现状及问题、扶贫效果及经验总结、教育扶贫模式、政策建议四个方面。

围绕教育扶贫现状及困境方面,当前学术界提出了很多观点。我国教育分布不均且呈上升趋势,其中西部的教育贫困最为明显(张锦华,2005)。从地区内部原因来看,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文化“自组织”能力建设面临的多重困境(边晓红等,2016),教育无用论与安于现状心理状态下脱贫目标模糊(李芳,2019)。教育信息化取得一定成效,但师资水平是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核心瓶颈,精准不够内生发展动力不足(陈恩伦 陈亮,2017)。从外部原因来看,由于经费缺乏有力的支持,教育精准扶贫制度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外部环境契合度不够(李芳,2019)。

围绕教育扶贫的效果方面,朱德全(2004)对重庆市黔江民族自治县石会中学的“双证式”教育扶贫模式进行五年的课题研究后,得出教育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结论。吴方卫和沈亚芳(2006)通过建立人力资本模型,指出教育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资本投入的影响,落后地区更易陷入低发展陷阱。彭妮娅(2019)也得出类似结论,即教育投资的脱贫作用高于其他因素。汪德华等(2019)发现教育扶贫政策使得受益人群的受教育年限提高约0.7年,增智效应显著但增收效果仍然有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目的:教育扶贫是否提高女性受教育年限、教育扶贫如何影响女性的受教育年限。

本文的技术路线: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明确相关指标的测量方法并搜寻所需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检验教育扶贫政策对女性受教育年限的作用效果与影响机制;完成论文写作。

研究方法:本文以定量研究为主,主要采用计量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张锦华.基于SST指数的中国农村教育贫困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5(05):10-16 80.

  2. 边晓红,段小虎,王军,刘亚玲,闫小斌.“文化扶贫”与农村居民文化“自组织”能力建设[J].图书馆论坛,2016,36(02):1-6.

  3. 李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精准扶贫制度模式探究——基于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2):116-12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