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てもらう」とそれに対応する中国語表現开题报告

 2022-12-09 11:55: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9日日

在日本社会重视恩惠意识,反映在语言里,就使得其尤为独特的授受表现形式高度发达。然而,授受表现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却可谓是一大难点。本论文主要研究了“てもらう”文在中文中的表现形式。关于“てもらう”文的意义,根据动作接受者对动作发出者有无“使役性”,将其分为“日文表现形式”及“中文表现形式”两大类,关于“使役性用法”存在着大量的研究成果,而“てもらう”文的“被动性用法”却似乎鲜有人考察研究。本论文着眼于“てもらう”文的“中文表现”,就“てもらう”的中文表现的特征及交换可能性的要因进行了考察。本论文通过考察“てもらう”文的中文形式的特征及决定二者交换可能性的要因,更加精准地探明了两种表达各自的特征及用法,进一步说明在中文表现形式中应注意到的部分。希望以此能对日语学习者和研究者起到借鉴或参考作用。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文以“てもらう”为研究对象,对与其对应的中文表达表达形式进行了集中而系统的探讨,本研究在借鉴已有的语义分析的基础上,还利用基于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语法学、语用学的分析模式,采用翻译实例进行了考察。

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序论。首先交代了论文的研究动机和目的,接下来对“てもらう”文与中文表现形式时的讲解,并且,在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考察的方法。第二部分为本论。首先,从分类及成立条件两个方面考察分析了“てもらう”文和中文授受表现的特征。再而对“てもらう”文及中文两者交换可能的要因进行了考察。通过对日语授受动词“てもたう”、“てくれる”、“てあげる”、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てもたう”和“てくれる”同为授动词,但表示的说话人与句子的主语和补语的关系是不同的;“てもたう”和“てくれる”表示的说话人、听话人以及第三者与主语和补语的关系是相同的,而物品、行为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所以“てもたう”是受动词;“てくれる”和“てあげる”是一对反义词,通过改变句子主语和补语的位置可以互换使用,而句子的意义不变,但作为补助动词使用时的互换性是有条件限制的,且互换以后语气上有一定的差异。即便是掌握了授受表现基本用法的高级阶段的中国学生在实际生活会话中也普遍存在应该使用授受表现的地方不使用或者不应该使用授受表现的地方使用授受表现的现象,即就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对于日语授受表达的使用意识不足,因此对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授受表达方式实际学习状况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日语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本文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并加上描述性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

研究步骤:

1-8周:清楚把握文章主题,明确需要论证的内容并对参考文献进行分析,收集有用材料,完成开题报告;

9周:拟写文章大纲,对论文的结构大体上有个把握并开始着手于写文章;

9-11周:围绕主题,从分析授受关系动词“もらう”的基本用法和意义着手,通过个

案分析法进行具体说明“~てもらう”在语意上与汉语的对应关系。

12-15周:对文中不足的地方加以修改,完成论文。

4. 参考文献

1)奥津敬一郎. 「てもらう」と中国語表現[J].日本语教育, 1981(8).

2)松岡弘.日本語文法ハンドブック[M].スリーエーネットワーク,2000.

3)加藤稔人.中国語母語話者による日本語の習得[J].日本語教育,2005(4).

4)皮细庚.新编日语语法教程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5)鲍海昌 .日语表现[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6)马兰英.授受动词的意义及相互关系[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

7)刘振泉.日语语法新编[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王燕.日语授受补助动词再考--从日语教学的角度出发--[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5)

9)闫健娟. 对应汉语兼语句的日语表达[D].燕山大学,2011.

10)田小凤. 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の授受表現の習得に関する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

5. 工作计划

1

第八学期 1- 8周:

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交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2

9-13周:

在教师指导之下撰写论文 [10周:交一稿; 13周:交二稿]。

3

14-16周:

论文最后定稿,装订、上交。

4

16周或17周:

论文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